環境 - 匯流新聞網

TAGS

環境
共找到 120 篇文章.
READ MORE

大自然管理數位化 美國用雷達和無人機照顧森林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有容 / 綜合報導 幾百英畝的森林,傳統以人工來對每顆樹標記和管理,但這非常耗時。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正在發展一個用數位科技管理森林的方法,節省更多人力和時間,卻能給森林更完善的照顧。 每逢酷暑、旱季,森林大火的問題,就是各地相關管理部門和專家學者們最擔心的。森林大火蔓延的速度快、面積大,容易導致森林環境被破壞,生態系改變,甚至喪失水土保持和調…

READ MORE

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告別19世紀以來的燃煤發電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現在要向過去的自己告別。 英國在4月21日迎來了1880年代以來第一個非碳發電日,全國上下24小時不燃煤發電。打破了先前最長紀錄19小時。 1882年,英國倫敦開設了第一個公共燃煤電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燃煤發電的國家。 2017年4月21日,英國使用天然氣(50.3%)、核能(21.2%)、風力(…

READ MORE

史無前例「科學家遊行」 世界地球日抗議政治干預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有容 / 綜合報導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這個倡導環境保護的日子,美國華盛頓特區有數千名科學家冒雨舉牌遊行;同一天,全球有600個城市、數以萬計的科學家都上街頭響應這個史無前例的「科學家遊行」(March for Science) 。 「科學家遊行」藉著社群網路集結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或支持者,為了抗議政府和政治人物不尊重科學事實而上街頭…

READ MORE

「可食用水球」不再只是概念產品!Ooho即將量產銷售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可食用的環保水球Ooho可望在一年內上市,取代寶特瓶,大幅減輕環境負擔。 這種水球由3名大學生RodrigoGarcia Gonzalez、Pierre Paslier以及Guillaume Couche共同研發,作品在2015年獲得歐洲永續發展企業競賽英國首獎,這種以海藻取代塑膠製作而成的「可食用水球」在當時引起轟動。其…

READ MORE

「史無前例」的大堡礁,科學家對最新珊瑚白化數據絕望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澳洲海洋科學院(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AIMS)一份最新的澳洲東西岸珊瑚礁白化*報告指出,受海水暖化影響,有高達三分之二的珊瑚大量白化,且很可能沒有機會復育。 澳洲研究議會(Australia Research Council,ABC)上周完成對大堡礁的航空測…

READ MORE

政院偷修空汙防治目標 環團:抓小放大、自欺欺人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少筠/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林全昨(13)日宣布,政府預期在3年內投入新台幣365億元、將PM2.5濃度降至18μg/m3。對此,環保團體與多位在野黨立委今(14)日召開記者會,直指林全內閣的「空汙防治政策」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不僅將計畫達成的目標年與目標值下修,更偷渡國家公園測站數據、降低PM2.5平均值,企圖矇騙大眾。 【匯流新聞網】一…

READ MORE

丹麥、德國、荷蘭打算建造一個超大型海上風電無人島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可再生能源近年來頗受到重視,現在歐洲三個國家:丹麥、德國、荷蘭希望能建立一個超大型海上風力發電無人島,該島有可能成為歐洲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供給來源。 綠色科技媒體Greentech Media(GTM)報導,丹麥、德國、荷蘭打算在北海(North Sea)建造一巨型島嶼,用來支持高達100 GW的海上風力發電計畫,如果建成,…

READ MORE

廢除環保法規,美國退出巴黎協議第一步?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週二(3月28日)簽署行政令,削弱了歐巴馬時期立下的氣候變遷環保監管法規,這被視為是美國退出巴黎協議的第一步。 川普在環保署舉行的儀式上簽署了一份名為「能源獨立」的行政令,指示能源署開始撤銷並重寫清潔能源計畫,推翻歐巴馬政府多項氣候政策,他稱此舉是為促進化石燃料產業發展。 《蘋果日報…

READ MORE

維他命B或可減少空汙對健康的傷害?還需更多研究

匯流新聞網記者 / 藍立晴綜合報導 維他命B好處多多已經是眾所皆知的事了,而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它「可能」還有辦法降低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傷害。 一項新研究指出,維他命B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遭到最危險的空氣汙染:PM2.5之影響。 空氣汙染微粒所造成的傷害究竟有多可怕?研究發現,PM2.5不只是對肺部造成傷害,汙染產生的懸浮微粒可以侵入人腦中大量積累,成為…

READ MORE

農民搶種生薑 台東山坡地濫墾「禿頭」嚴重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彥瑾綜合報導 2013年上映的紀錄片《看見台灣》,喚起了社會對台灣土地的重視,但濫墾問題至今仍然存在。隨著近年生薑價格大漲,被稱為台灣唯一淨土的台東,山坡上出現一塊塊違法濫墾,面積多達400多公頃,若加上其他作物,違法佔用的面積更高達3000多公頃,引發不少土石流現象。但薑農反駁表示,他們大多按法令申請才耕作,並非社會指稱的只要在山坡上種植…

READ MORE

寶特瓶回收率高達95% 對環境負擔仍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彥瑾綜合報導 寶特瓶是人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塑膠製品,數據顯示,2015年台灣回收了9.6萬公噸的寶特瓶,等於45億支寶特瓶,平均每人年用量近200支,數字相當驚人。雖然相較於其他廢棄物,台灣的寶特瓶回收率一直不錯,20多年來高達95%,但由於寶特瓶的原料提煉自石油,加上其不易分解的特性,因此最好還是減少使用,以降低對環境造成的負擔。 據《環…

  1. 1
  2. ...
  3. 8
  4. 9
  5. 10
  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