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六 Sat. Nov. 23,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半導體 (Page 11)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川普總統(Donald Trump)周一以危害美國國安為由,根據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的建議,下令阻止博通併購高通一案,使科技業史上最高的1,170億美元併購案破局。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阻止博通(Broadcom)併購晶片製造商高通(Qualcomm),並且發出…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華爾街日報》報導,英特爾考慮在博通確定收購高通之後收購博通,將兩家公司一併吞下,以保持公司競爭力。 通訊晶片製造商博通(Broadcom)與競爭對手高通(Qualcomm)正為了收購事宜大打出手,美國政府也出手干預,但《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近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高通公司(Qualcomm)宣布,由於美國政府將對博通(Broadcom)收購高通一案展開調查,年度股東大會將延期一個月,至4月5日方召開。 高通公司在聲明中指出,由於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CFIUS)下令,年度股東大會將推遲30天舉行,以便審查博通對高通的1,…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半導體巨頭博通(Broadcom)於去年11月向競爭對手高通(Qualcomm)提出1,300億美元的收購提議,卻遭高通無情拒絕,表示這個估價大大低估了該公司的價值與地位,且不符合股東的最大利益,現在事情出現轉機。日前,高通指出,若博通將收購價格上調至1,600億美元,將考慮博通的收購提議。 據《金融時報》(Financi…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蘋果(Apple)和高通(Qualcomm)之間的恩怨尚未完結,近日卻有另一家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主動出價1,300億美元欲收購高通的消息傳出,此消息也已確認。 【匯流新聞網】博通提破紀錄天價 想買下競爭對手高通「互補」 對於消費者來說,高通的品牌名稱他們熟悉多了,因為驍龍(Snapdragon)處理器相當有名…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半導體巨頭博通(Broadcom)日前提出1,300億美元破紀錄的天價,想買下競爭對手高通(Qualcomm),若這筆交易成立,將會是半導體業內史上最大的一次併購,兩家公司合併成功後,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晶片製造廠,僅次於英特爾(Intel)和三星(Samsung)。 博通公司總裁兼CEO Hock Tan表示,此次競購對兩家…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東芝半導體搶奪戰總算落幕,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東芝半導體事業將出售給美、日、韓聯盟,不顧其重要合作夥伴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反對。 其實早在上週21日東芝便宣布美日韓聯盟會是東芝記憶體優先出售的對象,此聯盟由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為首,還包括日本政策投資銀行聯盟(DBJ)、美國貝恩資本(Bain…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東芝出售半導體業務進行地如火如荼,《Forbes》甚至形容這已成為一「國際事件」。由於東芝目前獲得的競標不具約束性,未來還有可能發生變動,下一輪競標將於5月中旬結束,現在各項消息、傳言滿天飛,而競標各方又有何動作和打算? WD要求獨佔交涉權,東芝否認因此取消出售半導體 東芝出售半導體業務近期發展進度引起業界高度關注,日前W…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Toshiba(東芝)計畫拆分半導體業務成立新公司,各大企業都在蠢蠢欲動。Toshiba預計在29日前啟動募資提案招標手續,各國大型半導體企業都有強烈意願,近日韓媒指出,其中屬韓國SK 海力士與美國Western Digital最為積極,而鴻海出線機率低。 全球NAND Flash市場近年來由三星、東芝、SanDisk、美…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彥瑾綜合報導 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驚傳出走消息。據媒體報導,受限於環評、電力供給不穩等問題,台積電有意赴美投資3奈米製程晶圓廠,引發市場議論。對此,科技部表示將全力協助,力求台積電根留台灣;台積電則回應,公司正在進行相關評估作業,尚未就3奈米製程落腳地點做出決定,預計明年上半年才會有答案。 據《經濟日報》20日報導,台積電正式將赴美國設立…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彥瑾綜合報導 近期DRAM產品供不應求,價格持續調漲,帶動市場看好DRAM產業前景。不過,最新消息顯示,全球記憶體龍頭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傳出DRAM擴產計畫,預計將投資10兆韓元(約87億美元),在韓國京畿道設置新的DRAM產線,以應付強勁需求。新產線估計兩年後完工,用於生產18奈米製程或更先進的DRAM,但此舉也引發外資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