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放,對外在感官及內在感受更容易察覺的「高敏感族」開始受到重視,現在有另一個「共感族」也開始受到關注。所謂「共感」是會隨著他人的情緒共同起伏,進而影響自身狀況,容易出現感官超載、疲憊、成癮、愛心被消耗等問題,如何避免吸收他人的壓力與身體症狀,避開自戀狂等能量吸血鬼,都要透過更認識自己來面對問題。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臨床副教授茱迪斯‧歐洛芙醫師(Judith Orloff, MD)指出,「具備同理心」和「身為共感人」並不相同,具備同理心的意思是別人難過時,有能力同情對方。別人開心時,我們也替他們開心。共感人則更進一步「感同身受」,身體真切感受到他人的情緒、能量與身體症狀,缺乏多數人具備的防衛機制。
一些不被旁人理解、被說「太敏感」的人,其實在現實中常遭遇異樣眼光,大多數只能選擇隱忍壓抑,茱迪斯‧歐洛芙認為,共染人不應該封閉自己的心,其實可以善用自己的療癒力量,帶著所有人一起前進。
茱迪斯‧歐洛芙以醫學、精神病學,以及直觀發展領域的專業經驗,反而鼓勵共感者要多多發揮他們敏感的那一面。只要學會管理自身的敏感性,其實能夠變成莫大的資產。「共感者並非瘋子、神經質、懦弱,或是憂鬱症患者。同理心對於這些共感者而言,是項天賦,但還是需要學習如何運用。」
共感族細分為生理、心理、直覺三大族群,有些則是混和兩種以上的類型。就算自己沒那麼敏感,深入認識敏感族的想法,提高自身的感受力,也能加強與外在人事物的溝通能力。茱迪斯‧歐洛芙已在身兼具共感族/高敏感族的經驗,加上專業醫學背景,教導敏感族學習自我保護、自我管理,達到身心平衡,避免自我否定,或是一味切斷與外在世界的聯繫。
更多詳細內容可以參閱大塊文化出版的「共感人完全自救手冊」
新聞照來源:翻攝自網路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