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李盛雯/台北報導
2009年開始推動電子病歷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主研發「以病人為中心」的電子病歷(EMRs),透過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標準化結構,讓病歷就是診治日記,幫助溝通病情,減少醫病隔閡,同時對醫學教育來說更透明有效率,未來期待推動到更多醫療機構。
中山附醫副院長曾志仁表示,相較於其它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中山附醫開發的電子病歷提升為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標準化結構,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流程中兼具「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的精神,提供臨床作業數據化的系統環境,同時提升為教學型的創新架構。
舉例來說,中山附醫重新建立病人診治紀錄的電子病歷系統,從病人入院開始,任何重大檢查、手術、特殊處置、向病患或家屬進行病情解釋等歷程都會確實紀錄下來,並且以病患能夠理解的圖像式導引方式,與病人溝通和討論病情,不僅減少醫病隔閡,甚至增進信任感。
教學型電子病歷則以既有的電子病歷架構,導入運用醫療資訊科技(HIT),重新編撰新語言以實現可指正、註記、教學的電子病歷。比起早期用紙本手寫或蓋章,教學型電子病歷透過e化即時呈現教學紀錄的病歷,資訊讀取與註記也更便捷,包括病歷痕跡、時戳簽章、撰寫者、教學級別等全程一目瞭然。
中山附醫表示,相較於過往的醫療資訊系統(HIS),創新的電子病歷在醫療實務與人性關懷上更有效率,提供更便利的醫療服務。未來還可結合精準醫學,為民眾量身打造個人健康管理服務,應用於居家遠距醫療。
新聞照來源:示意圖/翻攝自網路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