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專欄】代謝差糖尿病易上身 天天3分鐘穩糖功預防血糖大飆升 - 匯流新聞網

VIEWPOINT

【白雁專欄】代謝差糖尿病易上身 天天3分鐘穩糖功預防血糖大飆升
  • 字級
【白雁專欄】代謝差糖尿病易上身 天天3分鐘穩糖功預防血糖大飆升

 

【白雁專欄】代謝差糖尿病易上身 天天3分鐘穩糖功預防血糖大飆升 13

白雁/氣學管理專家
糖尿病已經不是中老年病,越來越多人40歲以前就罹患糖尿病,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糖尿病衛教學會就有表示,小於20歲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已增加44%。而且糖尿病人數已高達230萬!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影響健康不容小看。

據我教學多年觀察發現,高血糖跟現代人生活息息相關,少動、不喜歡流汗,工作時間長久坐,都造成身體元氣虧損,導致身體運化能力低落。我建議,工作一小時就站起來動一動,增加身體代謝,提升運化能力,是預防高血糖的好方法。

高血糖易造成抵抗力低下

糖尿病在中醫學中屬於「消渴症」,發病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肺胃鬱熱、消耗陰液,導致中氣虧損、腎氣不足而造成。

中醫裡糖尿病被分為上、中、下三消。肺熱傷陰者為上消,患者容易口渴、口乾、唇紅、多飲、隨飲隨尿;胃熱火盛者為中消,患者口渴善飢、自汗、身體日漸消瘦、大便秘結;腎陰不足者為下消,患者小便頻數量多、腰腿痠軟、倦怠無力、盜汗、陽萎。所以糖尿病患者有常口渴、易餓多食、尿多於飲的「三多」之稱。

人體血糖過高可能會對全身的大小血管、神經及器官產生影響,也容易對眼部、腎、腿部等引發不良影響。此外,高血糖也會造成抵抗力低下,如果糖尿病患者有牙周病、肺炎、泌尿道感染等,還容易出現反覆感染的情況。

【白雁專欄】代謝差糖尿病易上身 天天3分鐘穩糖功預防血糖大飆升 15

▲圖為白雁老師

糖尿病發病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往往不容易發現。據「衛福部」資料:糖尿病可分為第1型糖尿病(胰島細胞遭破壞,造成胰島素缺乏)、第2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及合併相對胰島素缺乏)、其他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等。其診斷標準包括以下4項(在未懷孕的情況下,符合其中一項條件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三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

1.糖化血色素(HbA1c)≧6.5%

2.空腹血漿血糖≧126 mg/ dL

3.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

4.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

(資料來源:衛福部)

2招提升糖分代謝

飲食失衡、運動不足的人,對糖分的轉化能力就會比較差。加上隨著年齡增加,身體運化能力就會漸漸變低,如果再加上久坐少動,血液循環不良,就更降低糖分代謝效率。

建議,養成持續、規律、溫和的運動習慣,像是慢運動的氣功,藉由經絡的疏通、調和氣血、促進代謝,來達到護陰益氣,幫助血糖的控制。

穩糖功增進糖分代謝效率

我們每一餐吃進的鹽、糖、油等,都會攝取不少的熱量,在身體都會留下痕跡。亞洲人特別容易罹患糖尿病,除了飲食外,最主要就是跟運動少、少出汗,循環代謝不佳有關。如此就降低糖分代謝效率,比較容易引病上身。

如果想要改善體質,推薦每天練習簡單又有效的穩糖功,每次只要3分鐘,對調理三焦(上半身的胸腔和腹腔,上焦是心肺,中焦是脾胃,下焦是肝腎),促進代謝循環有很大的幫助。

幫助增強身體運化能力,有的人一練就打嗝、排氣、出汗,心情放鬆、身體舒暢。代表身體開始運轉,氣血運行活絡起來,就能將多餘的營養、濁氣排出。每天至少做一次疏通,全身都能順暢無阻,對改善高血糖、高血脂很有幫助。

【白雁專欄】代謝差糖尿病易上身 天天3分鐘穩糖功預防血糖大飆升 17

▲穩糖功示範

穩糖功,活絡運化代謝

STEP 1:雙腳打開比肩膀寬,腳呈外八站立。

STEP 2:先把左手向自己的左方拉出去,然後重心轉移到右邊,同時將右手拉出去,一左一右不斷交替擺動,重複練習3分鐘。

按摩中脘穴活化水液運行

有糖尿病的人,跟脾胃不調、運化不順也有很大的關係,建議平日也可揉按「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與脾胃有密切的關係,稱為胃的靈魂之穴,也是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任脈的交會穴。

按揉此穴可改善脾胃不好的現象,讓脾胃功能正常,能調理脾胃問題引起的不同狀況。可將右手中指、食指指腹放在中脘穴,稍微用力點在穴位上做畫圓動作,順時針、逆時針均可,揉按到有酸脹感為止。

另外,平時也可以多按摩手上的合穀穴、內關穴,及腳底的湧泉穴來幫助調理三焦經。在中醫裡,三焦為人體水液運行的要道,三焦通暢,全身都會通暢;反之三焦不通等於水道不通,人體的水液代謝就會失常。平常不妨多按按這些穴位,來調節身體。

照片來源: 白雁氣功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女性糖尿病代謝差,練氣功慢運動養生夯

腎結石、膽結石,這些結石愛找誰?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