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民/財務人員
近二年全球在疫情衝擊下,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是從媒體報導看到「今年稅收 地方政府有機會拿到『超徵紅包』」一文,提到政府今年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俗稱超徵),2022年1月地方政府有機會得到統籌分配稅款,也就是「超徵紅包」。看到此讀者一定以為,台灣好棒棒,我們經濟一枝獨秀。事實如此嗎?
但是再看10月15日民眾黨立法院黨團舉辦記者會,揭發截至今年9月,我國國債鐘突破5.8兆元,平均每位國人負擔25萬元,不禁讓人質疑,納稅人辛苦交的血汗錢,如果有超徵,也是人民的錢,要退還給人民,哪會輪到發紅包給地方政府?相信讀者都很好奇,要請問財政部長,國債越來越高之下,歷年超徵錢用到哪?
10月15日記者會提到財政紀律千瘡百孔,蔡政府近2、3年仰賴特別預算,108年至110年度舉債高達1兆5394億元,為國家財政埋下「債留子孫」的隱憂。筆者觀看國會頻道看到立委質詢,近五年特別預算前瞻的8,800億,還有紓困的8,400億,國防的部分有2,322億,還有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2,400百億等,到底舉了多少債,何時才會納入公共債務的預算?因為牽涉隔代正義,立委一定要責問清楚,全民都很關注。
再者超徵的問題,財政部一開始說還國債,又說減少舉債,但結果就是舉債越背越重,從沒有清楚交代!從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至2017年,財政部合計共超徵7,889億元,加上2018之後3年累積更多,錢花去哪?全民看的曚了!矇了!
台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長陳志龍認為,超徵的稅收並非稅金,「這是不法所得!」超徵稅收本來就該歸還人民,多年來原本財政部說補助地方建設,轉變成為還國債、接著又轉變成為短估預算,「根本是騙來騙去。」陳志龍強調,若變成預算「短估」則所有的主計長、財政部長、國庫署、立委等都要負刑事責任。
不只超徵、國債高築,近期立法院質詢提到,紓困1600億預算都還沒審完,就開始動用?財政紀律敗壞,值得小市民睜大眼睛監督。
照片來源:Unsplash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