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Google I/O 2018開發者大會上最精彩的一幕,無非是Google的AI語音助理成功靠自己打了2通電話預約髮廊與餐廳的時間,這讓現場參與者們驚呼叫好,相信也讓其他競爭者們對Google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更加緊盯。
Google在大會上將「AI」與「人類福祉」二詞相連,提到了AI在健康福祉中發揮的作用,從視網膜掃描圖像辨識,到幫助有語言障礙的患者與他人溝通;再讓AI與人們的生活場景緊緊相連,如語音助理Google Assistant可自己撥打電話替你預約髮廊、餐廳等,從演示影片中我們可以發現,Google Assistant說話的語調、節奏如此接近真人,甚至完全不被另一頭的真人服務生發現;在Android P中,Google則試圖讓人們擺脫「手機成癮」,這一切讓人驚艷,甚至不按牌理出牌的做法與範例應用,都凸顯了Google的戰略高度。
Google和Facebook都同意AI是強大的工具
Google與Facebook在談論到所謂的「人工智慧工具」時,都強調人工智慧是「問題的解方」,但卻又在本質上全然不同。
劍橋數據案爆發後,Facebook CEO祖克伯(Mark Zuckerberg)「道歉與否」成了媒體最關注的焦點,這位不曾輕易道歉的CEO,無論是在今年Facebook F8大會上、在接受媒體採訪、在國會接受質詢時,所展現出的謙遜態度中都隱藏著一些「別的東西」。
Facebook從2017年9月開始出事,他們坦承在自2015年起的廣告紀錄上發現俄羅斯影子公司下了超過10萬美元、共3000多則的廣告,這些廣告的內容都是試圖激化美國社會意識形態分歧的社會議題,如種族、移民、槍枝管制和LGBT,被指試圖干擾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並間接將川普送入白宮,最終調查發現,受這些廣告影響的人數多達1.26億人。
再來則是今年3月牽涉到8,700萬用戶的大規模個資外洩事件,祖克伯為此出席了兩場聽證會,而在聽證會上,他面對著的是一群科技文盲。有些議員甚至不懂Facebook的商業模式,當祖克伯有禮貌地回答:「先生,我們運行廣告。」後,他露出了一個明顯不過的假笑。
關於Facebook陷入的醜聞,《匯流新聞網CNEWS》已報導、探討過無數次,上文匆匆兩段文字帶過,不曾關注過此議題的人們或許難以想像事情的嚴重性。在劍橋數據案發生後,甚至有聲音認為,這並不能完全怪罪Facebook。
當祖克伯自美國國會完美地全身而退,F8 2018成了他「討拍拍」的同溫層,他在F8上輕鬆、詼諧地談論他為了劍橋數據案赴國會作證;在面對媒體詢問劍橋數據案、網路上的抵制Facebook浪潮對公司有何影響時,他語氣平和、謙遜誠實地指出,「幾乎沒有看到影響」。
▲祖克伯在F8上拿自己為劍橋數據案赴國會作證一事開玩笑,引發網友兩極看法。
儘管Facebook遭到許多過去的「戰友們」各種口誅筆伐,但對在全球擁有超過20億名用戶的Facebook而言,這些抗議、抵制都還不值得他們瞥上一眼,因為鮮少有用戶知道劍橋數據案對自己造成了何種(實質)影響,而在美國之外的用戶,對此事的關心程度就更不用說了。
全面依靠演算法 Facebook迅速成長為媒體巨獸
回到社群媒體通俄門爆發的一年前,Facebook裁撤了人工編輯團隊,宣布全面依靠「演算法」,當時一則假新聞很快地就登上了熱門話題,那則未被人工審查、未經任何機構查證的假新聞在Facebook上推送了8小時之久,甚至獲得約20萬個讚,這或許可以看作一切事情的開端,也讓「有心人士」(這次是俄羅斯,下次呢)有了見縫插針的機會。
即使在日後多添加了幾千、幾萬名人工編輯,在Facebook發展成今日的媒體巨獸後,每小時有成千上萬則貼文、假新聞產生、在平台上迅速傳播,成為同溫層內鐵錚錚的「真實」,人工審查只顯得蒼白無力。
當祖克伯在國會上接受質詢時,他總是指出:「我們會有『更強大』的AI來處理這一切問題。」迴避了問題之外,也顯露出Facebook對人工智慧的強烈依賴,更引來科技媒體的強烈批評。
事實上,祖克伯也曾就人工智慧議題與特斯拉(Tesla)CEO馬斯克(Elon Musk)有過一番爭論,他也曾坦承自己對人工智慧的看法「很樂觀」,而這或許間接影響了Facebook。
在祖克伯赴美國國會作證的同一個月,Google宣布YouTube兒童版YouTube Kids,將取消以演算法自動推薦播放影片,轉由YouTube員工人工推薦。在同一個時間點,兩家公司因為對AI、新技術的看法不同,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Google想讓你慢慢戒掉手機 Facebook想霸佔你所有時間
在Google I/O 2018開發者大會上,展示了Android P讓使用者減少使用手機時數的方法,Google指出,他們希望人們可以「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使用者除了可以看到自己使用app的時間數據,甚至還能為自己設定某個app的定時器,當Google在開發者大會上發表了這些新功能,很難不令人聯想到Facebook曾被過去戰友攻擊的一點。
研發出Facebook最具標誌性的功能「讚」(like)的羅斯坦(Justin Rosenstein)去年(2017)10月開了反對Facebook的第一槍,他指出,社群媒體的致命吸引力就像毒品海洛因一樣會讓人上癮,並產生不良影響。
再來,Facebook的首任總裁西恩.帕克(Sean Parker)也坦承,Facebook的運作機制的確利用了人性上的弱點,就像不斷餵食多巴胺刺激我們的情緒一樣,社群網站所想的皆是如何盡量霸佔你的時間和注意力,「……除了我以外,祖克柏和Instagram的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都深知這個事實,但我們仍然持續地進行下去。」
Google會是下一個Facebook?
劍橋數據案與Facebook帶給我們警示,Facebook也的確應該受到指責,而在對其廣告機制以及該公司全面依賴演算法作法的檢討聲浪中,不少人開始擔心,比Facebook更早深入全球幾乎每一位網路使用者生活的Google,將會是「下一個Facebook」,《華爾街日報》科技專欄作家Christopher Mims即為此撰寫了一篇文章,呼籲大眾應當注意此事。
Google在去年的I/O大會宣布擁有20億名Android月活躍用戶,這與Facebook的用戶數相去不遠。Google旗下的服務,舉凡Gmail、YouTube、Google雲端硬碟、Google地圖、Google日曆更深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若今日劍橋數據案的主角換成Google,後果的確可能會比現在更嚴重。
而Google雖然與Facebook同樣運行廣告營利,但Google並非社群媒體,本質上的運作模式也與Facebook仰賴的「讚」所衍生出的同溫層機制全然不同,無論是在通俄門、劍橋數據案,Google牽涉的程度都極低,受到的批評也較少。
Google、Facebook如何面對即將在歐盟上路的GDPR?
手機、社群媒體、網路佔據了現代人的生活,與我們緊緊相連,我們是否正以隱私與個資和科技公司交換免費的服務?「免費的代價往往更高」,這或許是Facebook一連串醜聞能帶給我們的一點警示。
即將在下周於歐盟國家上路的GDPR法,被視為是史上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GDPR全名為《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將在本月25日正式生效。
GDPR除了要求任何會處理到使用者個人資訊的企業在蒐集使用者個資時主動提出說明、讓使用者有撤回同意或要求刪除個人資訊的權力之外,若企業違反相關法規,如未做好個資保護,導致資料外洩或遭勒索軟體攻擊,可罰款最高全球營業額4%金額或2000萬歐元,盼能藉此改變科技、網路公司、社群媒體對個人數據的蒐集與利用方式,並讓企業警惕。
Google CEO皮采在公布2018年第1季財報時指出,公司已為了迎接GDPR的到來準備了18個月,將在GDPR生效前做足準備,改變並調整蒐集用戶個資以及廣告投放的方式,試圖安撫投資者們,不要對GDPR的到來感到過度擔憂。
反觀Facebook則是一方面聲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GDPR式的保護;另一方面,卻又悄悄將15億名用戶服務條款移出歐盟,規避監管與責任,大玩兩面手法。從兩間公司如何談論AI、如何面對GDPR,或許我們能稍稍瞧見二者在企業精神上的微妙差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祖克柏與馬斯克之爭:面對新技術與人工智慧,人類的掌控權有多少?
Facebook個資濫用事件帶給大眾的啟示:免錢的最貴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