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 那聲音就是謊言 - 匯流新聞網

VIEWPOINT

【投書】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 那聲音就是謊言
【投書】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 那聲音就是謊言

林昱誠/企業經理

國防部公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法草案,其中要求對十六歲以上學生進行「動員造冊」造成家長的恐慌;更嚴重的是,將破壞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草案中對「動員準備階段」並無明確定義,任何時候只要政府認為有必要,都可視為「準備階段」,對媒體納編納管。

《數位仲介法》在輿論的撻伐下功敗垂成,現在又用《全民防衛動員法》捲土重來,並且管制的範圍更深更廣。由於各界反彈聲浪大,黨政高層暫緩修法,蔡政府這六年多來,一再企圖以「假訊息」、「認知戰」為由,在各種修法與新法案中,納入言論管制條款,始終不放棄對人民言論自由的控制。

不實訊息的傳播模式,從網絡型態的擴散,逐漸成為使用者導向的客製化內容,影響力深遠廣泛,包括選舉或公共政策制定,對人民的生活和國家施政造成衝擊,而不實資訊結合科技的傳播方式,也使查證變得更加困難。

有研究指出,AI生成技術將使假訊息更容易生產,並且花費更少的成本。全球各個國家無不想盡辦法對抗各種形式的假訊息,但抑制假訊息的影響,和維護言論自由之間的拉扯,依舊是各國難解之題。

在這個人人離不開手機與網路的時代,假訊息充斥又難以禁絕,民主發展較成熟的歐美國家,只有少數採用立法的方式管制假新聞,大多是朝向網路平臺自律做起。歐盟著眼的是「人權」與「平等」,對於涉及「仇恨言論」、「暴力」、「膚色」、「國籍」等內容而有所要求;美國則以「言論自由」為最高標準,他們相信活潑多元的討論,才能根絕仇恨言論。歐盟與美國的兩種方式反映了重要的社會「核心價值」;但台灣限制言論的背後,除了「維護政權」、「掩飾貪腐」,實在看不出有甚麼核心價值。

台灣政府為了政治利益,或掩飾錯誤政策,被民眾指為最大假新聞製造者,這幾年深受「假訊息」所害的並非政府,卻多是因為不同立場與意見的企業與人民,例如被政府裁罰的媒體(例如:中天)和因《社維法》被罰的民眾。政府如果真要杜絕假新聞的危害,可以從教育做起,讓民眾對媒體有識讀能力。芬蘭的做法值得參考,他們以實際的行動「解決問題」,而不只是「談論問題」。

芬蘭早在2013年就制定教育學生「辨別假訊息」運動。芬蘭教師對學生講授新聞文章時,會跟學生一起討論:作者的中心主張是什麼?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它是怎樣寫的?老師也讓學生看抖音短片,與學生討論創作者的動機,還有影片帶來的影響。並教學生編輯自己的影片,以了解操縱訊息有多麼容易。在針對青少年的課程取得成效後,芬蘭政府也利用圖書館作為據點,開始教老年人識別誤導群眾的網路假訊息。台灣部分里民活動中也有相關課程在推展,但還是不夠全面普及。

電視媒體也可以發揮教育民眾的功能,日本電視台一直是有制度性、理論性的在報導政府的政策,人民也習慣以理性看新聞。這是值得台灣學習之處。記者對國家的政策法案多做一些功課,以深入淺出的報導方式引導更多民眾了解並參與公共事務,讓民眾隨時可以獲取新知,政府要掩飾過錯、操弄人民也很困難。

媒體是政府政策和國民之間的橋樑,以新聞自由權利制約著擁有龐大政治力量的政府,是手無寸鐵平民的一把利器。但台灣部分電視媒體偏頗的為執政者做政令宣導,許多新聞報導充斥著毫無內容的八卦,只報導政治風向,政治人物的勾心鬥角,全然失去知識平台的功能,因此執政者常趁國民根本不了解政策內容的情況下,火速通過法案,例如新的《電業法》製造出巨大又不受管控的電力利益,讓官、商圍綁利益更加方便﹔《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稅官球員兼裁判,保官、保稅卻不保民。

有健全的輿論才有健全的政策與政治。一個希望國家進步的政府,應該多元開放容納每一種聲音,教育人民變聰明,讓人民有識讀能力,分辨真假,比管控媒體更有價值與效果,執政者對言論自由管控的偏執,想讓社會變成一言堂,凸顯其營私作惡之心。只容許一種聲音,那聲音就會是謊言。台灣未來要走向戰爭或和平,要走向民主或專制威權。取決於每一個公民是否有捍衛自己權利的勇氣 。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稅務獎勵金」是財政紀律敗壞的病毒

【投書】連還稅於民都要撈一筆的財政部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