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六 Sat. Dec. 21,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大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台北報導 正值青壯年的33歲吳姓女子,某天下班與同事相約聚餐,卻在踏出公司門口時突然昏倒,送醫後診斷出出血性腦中風。恩主公醫院表示,經急救後雖保住性命,但大腦主管語言功能的皮質區域卻受損,確診為表達型失語症。雖然聽得懂他人說話的內容,卻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意思。在醫師建議下,透過傳統語言復健合併多次的重覆式經顱磁刺激治療(rTM…
王啟儒/健康管理師、資深醫藥公關 眾所周知,運動有助於心理健康與心臟健康,一項最新的研究正說明了這三者相輔相成。該研究發現,運動除了對身體有好處外,還可以減少大腦中的壓力訊號,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上。 該研究主要作者Ahmed Tawakol博士,分析了美國麻州Brigham生物資料庫中約5萬名60歲左右成年…
王啟儒/健康管理師、資深醫藥公關 科學始終對大腦的探索保持高度的興趣,而澳洲墨爾本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發現,人體大腦的形狀可能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且更能早期發現精神疾病與障礙的風險,此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期刊上。 長期以來,我們知道大腦是由數十億個神經元相互連接互相傳遞信號,…
王啟儒/健康管理師、資深醫藥公關 一項刊登於最新一期《神經元》(Neurom)期刊的研究成果表明,將老鼠恢復處理氣味的大腦區域中的某些信號,將可以對抗憂鬱症。 儘管目前對於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成因知之甚少,但基於先前的已研究發現,腦部杏仁核缺乏伽馬振盪(Gamma Oscillations)是一種新興生…
王啟儒/健康管理師、資深醫藥公關 德國科隆的Max Planck Institute的代謝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在禁食期間,大腦會啟動「自噬」(Autophagy)機制,一種清除廢棄細胞處理機制,將有缺陷或受損的分子進行粉碎或降解,藉此提供新的能量,並保持身體的健康與年輕。 根據先前研究得知,自噬是生存所需,而斷食或禁食往往會觸發體內的自噬機制,打開細胞的廢棄…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久坐不動,當心把你的大腦越坐越變小了!董氏基金會今(23)日提醒,近期有許多研究發現,久坐不動會影響大腦健康,更容易失智,以美國一項研究為例,就發現不愛運動的人到60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的結果也較差;而預防失智有動就有效,民眾千萬別拖到晚年來不及了。 這一項研究是由波士頓大學2015年在美國心臟協會公布,研究一共針對12…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命並不一定好命!董氏基金會今(1)日引用國內統計數字指出,國內平均壽命雖達80.7歲,但健康餘命只有72.3歲,晚年平均有8.4年深受臥床及身心疾病之苦,因此不只要長壽,更要延長健康餘命及提高生活品質,而人一過50歲後,不只體力逐漸流失,包括「大腦」也會隨著年紀逐漸萎縮、變小,得靠「吃、動、…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在許多國家中,當孩子到達20歲後,便認定達到成年的標準,必須得負相關的法律責任。不過這時候的年輕人真的懂自己想要的、正做的是什麼嗎?先前國外就有研究指出,雖說每個人「懂事」的年紀不相同,不過大多數都要等到30歲,人類的大腦才真的進入「成熟」的階段。 綜合外媒報導,世界上有不少國家認為孩子到了20歲,開始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時,…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現代人孩子生得少,每個都當成寶細細呵護,有些父母發現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就忙著四處上網詢問或是找醫師諮詢,醫學專家指出,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的影響極大,只要運用正確的科學教養法,就能激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為未來打好堅實基礎。 「別懷疑,每個孩子的原廠設定都是聰明寶寶!」美國賓州大學運動控制學博士,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1990年,美國前總統喬治.布希宣佈推動「腦的十年(The Decade of Brain)」,投過政府及民間力量,進行前所未見的大腦研究,讓相關領域獲得前所未有的快速進展。現在醫學專家透過不同觀點,以科學角度教導大家透過改變飲食,開始增加大腦活力,甚至能避開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的攻擊。 暢銷書「Eat Well, Age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