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彥辰/政治線記者
2月24日凌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空襲如炬,熊熊火光點亮烏克蘭的早晨,只是這一次,伴隨人們起床而來的不是活力,是突如其來的驚嚇、恐懼和面對戰爭的徬徨。烏克蘭難民湧入周邊國家,家鄉近在咫尺,卻再也跨不進、踏不入。
一名烏克蘭男孩獨自走在逃難路上,背著背包,手裡提著玩具,邁開腳步藏著悲傷,斗大的淚珠已從臉頰滾落,哭聲令人聽了格外揪心。小男孩的雙親,或許早已不在,未來還有重重考驗等著他。
根據《天空新聞台》(Sky News)和路透社(Reuters)報導,上述小男孩的影像拍攝於3月5日。
然而,小男孩不過是這場21世紀悲傷序曲的縮影罷了。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1938年德國納粹與捷克斯洛伐克間的蘇台德地區危機,頗有相似之處。德國納粹的希特勒自1933年起佈局,策動蘇台德地區的德裔人民公獨立自主,1938年利用當地早已快要突破臨界的自主意志,趁機對蘇台德地區出手,就此鼓動侵略序幕。
英國、法國對希特勒野心採「綏靖政策」,1938年9月30日,英國、法國在捷克斯洛伐克缺席的情況下,同意讓整個蘇台德地區與德國合併,《慕尼黑協定》被稱為「最屈辱的協定」。一年後,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鐘響遍各地。
二戰是個人野心與帝國擴張的相結合之產物。從歐洲方面言,德國試圖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被大幅削弱,成為「歐陸小國」的「生存壓縮」,首先無視《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軍備限制,秘密發展軍備為日後侵略奠基,之後大規模用兵,逐步擴張德國版圖,既實現希特勒的個人野心,也為其帝國擴張、生存空間葬送德軍之血。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時,英國、法國基於各自盤算,僅僅冷眼旁觀。
讓我們以古鑑今。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動這場他口中的「特別軍事行動」,發兵烏克蘭東部(烏東),以保護之名,俄軍進入烏東的兩個自治共和國「頓內次克」、「盧甘斯克」,盡其「宣稱」的「保護責任」,前述都是普丁高舉的大義名分。
不過,細細檢視普丁向烏克蘭提出的談判條件,如烏克蘭必須「中立化」、「去軍事化」,普丁開戰烏克蘭倒像是「預防性戰爭」(preventive war)——一場用鮮血發動的戰爭,防止歐洲勢力持續東擴。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訪問,表示「我們了解到北約不準備接受烏克蘭後,我很久以前就對這個議題平息下來。這個聯盟怕麻煩,也怕和俄國對撞」,同時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是俄羅斯公開宣稱決定攻打烏克蘭的理由之一。
俄烏雙方的外長預定於當地時間3月10日在第三方土耳其會面,是開戰以來雙方最高層級外交會談。接下來談判結果如何,可以觀察當烏克蘭退一步妥協,接受俄羅斯提出的部分重要條件,俄羅斯又會如何收尾這場戰爭,或直至完全達成前,俄羅斯都不會罷手。
21世紀,區域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喬治亞戰爭等)、區域衝突從沒少過,但目前沒有戰爭能如俄烏戰事,撬動歷史齒輪的轉動,新的國際關係發展,或將重塑權力格局。畢竟,儘管美歐非當年的綏靖英法,針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終被批評「緩不濟急」,傷及美歐——尤其美國的世界領導形象。世界歷經美蘇冷戰、蘇聯瓦解到中國崛起,俄羅斯如今看似亦要嘗試重拾霸權地位,世界也從兩極演變成單極,再回到兩極,可能因俄烏戰事,權力格局將成多極。
照片來源:截自Sky News影片、CNEWS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俄烏戰事/左正東:歐盟縱橫捭闔的空間消失 滕昕雲:俄打不擅長的戰爭
俄烏戰事/嚴震生:俄羅斯用西方理論反制西方 吳崇涵:阻北約東擴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