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台鐵民營化,怕不是你想像中的民營化 - 匯流新聞網

VIEWPOINT

【雁默專欄】台鐵民營化,怕不是你想像中的民營化
【雁默專欄】台鐵民營化,怕不是你想像中的民營化

雁默/自由撰稿人

太魯閣號事故造成重大傷亡,在紛雜的輿論中,最應受人民重視的不是賠償,不是責任歸屬,不是誰該下台,而是有人在帶「台鐵民營化」的風向。

拋出民營化議題的主要有三人:前綠委蔡煌瑯,綠委許智傑,交通部次長王國材。

根據網路民調,有高達七成網民贊成台鐵民營化,這很正常,因為一般人直覺認為國營事業績效差,管理差,沒競爭就沒進步。只是,這些印象雖不能說錯,但矯正之方,寄希望於民營化,那是對國營事業民營化的弊端缺乏認識。

將思維整理下:民營化是真民營化,還是假民營化?這是問題一。民營化能否斬斷政商關係?這是問題二。民營化是否就是財團化?這是問題三。民營化的犧牲者與得益者是誰?這是問題四。

關於問題一

所謂真與假的標準,是以民眾普遍認知的公,民營企業作為標準,真民營化,就是黨政完全退出,由民間完全接手;假民營化,就是政府股權還在裡面,董事長人選仍由黨政控制,只是釋放了部分股權給民間。

以中鋼為例,1995年完成民營化,但與民眾所認知的「民間企業」仍有很大差距,董事長與總經理,皆由黨政系統指定。在新聞版面,中鋼高層人事屬於政治類,稍作查詢即可看到政黨的派系角力。換言之,披上民營化的外衣,中鋼高層仍是塊政治酬庸大餅。

這就是假民營化,也就是「有公營性質的民營企業」,或稱為「泛國營」。是的,以此標準來看,由國營事業轉為民營的公司,只要是還在「政治酬庸簿」裡的,都是假。

關於問題二

民營化無法斬斷政商關係,就與民眾期望有所落差。台鐵出事後,主張民營化的前綠委蔡煌瑯,現在是台車董座。台車的四大股東中,唐榮與中鋼都是「泛國營」,現任董事長是選舉落選後才來的,台車的主要客戶是台鐵,所有客戶都是各政府單位,那台車不是「泛國營」,又是什麼?泛泛國營?

經營績效好壞且不論,蔡煌瑯顯然不是在商場上身經百戰的經營者。就算拿著黨證做老闆,並成功提升經營績效,問題是人事由執政黨控制,看的不是績效,而是派系利益瓜分,那也是無用。

只要無法斬斷政商關係,原本國營事業的弊端就不容易消除。就是因為政府管不好,才開放民營,但政府的手還在裡面,高層人士還是由執政黨說了算,所謂民間力量,能施展得開嗎?

賤賣台糖資產遭判刑的民進黨大老吳乃仁,什麼派系?與現任立委許智傑同派系,新潮流系。有這種前科的派系,許智傑適合主張台鐵民營化嗎?

關於問題三

許多國營事業是有龐大資產的,能夠承接大量股份的也只有財團,而財團買國營事業股份的目的,不一定志在經營,而是覬覦龐大資產與現金。透過變賣土地,資本炒作等手法獲利,利潤不是來自經營改革,而是來自於資產的轉移,這種民營化是人民要的嗎?

至於績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精簡人事,降低成本就等於擴大獲利,這便牽涉到勞工權益,因此基本上國營事業公會,大都反對民營化,它代表基層員工被犧牲,這就牽涉到問題四。

關於問題四

一般而言,工會的力量在國營事業裡較強,在民營企業裡較弱。這股力量有時看似在給利潤導向的企業扯後腿,但不能否認的是,它們也在維護企業裡的弱勢權益,並間接地在對抗資本主義社會裡,財富高度向富人傾斜的趨勢。

績效不佳就拿弱勢開刀,一向是民營企業的特色,換言之,國營轉民營的犧牲者,往往不是為人詬病的高層肥貓,而是基層員工。甚而,在民營化的過程裡,換了一批人的高層肥貓,正是最大受益者。

對以上四個問題稍加說明,即知「民營化」往往是個幌子,它關乎的是,在利益結構不變的狀態下,解除法令對國營事業的束縛,規避國會的監督,犧牲基層員工,擴大牟利灰色地帶。而民營化的初衷是提高經營績效,只要結構不變,大概率無法實現。

民營化不等於自由化,也不等於私有化,因為利益結構並沒有改變。

台鐵民營化,競爭對手是誰?按市場規律,如果沒有競爭對手,何來提升績效的動力?事實上,鐵路運輸並不是一樁好買賣,因為台灣並不大,開車環島一日來回,就連捷運都是虧損機率大,何況台鐵?因此就算開放競爭對手,也不見得有企業願意投資。

既然正常經營的套利空間不大,買台鐵的目的往往就是走偏門換現金。民間惡性企業併購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就是有專門購買虧損企業的公司,為的不是銳意經營,而是轉手賣出套利。

所以都別騙了,如果今天台鐵是賣給一家具有良好商譽的民間企業,那還可有所期待,但若是以現有模式搞假民營,問題不會得到解決。

不是所有國營事業都效率低下,中鋼在風光的時候也是護國神山,因此問題出在老闆,也就是政府,願不願意下決心改善績效。

台鐵雖虧損,但一年就是幾十億,站在便民的立場,政府每年補貼幾十億,甚至多花點錢做好運安與服務,並不算沈重負擔。況且,國營台鐵出事,現在是國賠,民營台鐵出事,會對受害者更有保障嗎?

與其民營化搞得烏煙瘴氣,還不如痛下決心整頓,而不是急著將包袱丟掉,並將國營事業的治理透明度一併拋棄,換批人上下其手。

新聞照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雁默專欄】美國整形失敗,卻嫌中國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