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里/資深媒體人
根據地方制度法第4條,所謂「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但是過往對於台南、台中、新北、桃園遲遲未能升格,人口數並非關鍵因素,而是「聚居」,這些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後的轄區涵蓋崇山峻嶺,雖然自主財源多了,還是無法嘉惠選票不多的「偏鄉」,城鄉建設落差依舊……
新竹市長林智堅在即將屆滿第二任期前1年拋出大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議題,加上前老闆、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呼應相挺,瞬間引爆輿論熱議。小智市長施政滿意度高,又受到總統蔡英文賞識,在民進黨完全執政優勢下,即使硬闖地方制度法的爭議不小,還是有機會一搏。然而,小智此舉在政壇投下震撼彈,不免令人好奇:誰,需要第7都?
新竹市長林智堅在民進黨中常會報告拋出「大新竹合併、升格」議題,他認為讓新竹市成為第7都有三大理由:一、新竹科學園區在世界科技上扮演重要角色,是台灣重要護國神山,新竹市基於戰略城市目的,有升格的依據;二、新竹縣市提供的稅收排名全國第五,比現有的直轄市高,但分到補助相對低,透過升格可改善此狀況;三、新竹縣市屬同文化、生活圈、交通、疫情防治等議題也必須整合在一起。
不過,英系掌門人立委陳明文反對說「不是新竹縣市講了就算」,陳明文說「中央應重新進行整體規劃,全面比照直轄市採行二級政府制,打造全國一致的行政區劃,落實行政制度的統一」,不難看出,陳明文指的是推動鄉鎮市長官派、廢除基層選舉。而總統兼黨主席蔡英文語帶保留說,仍需考量地方民意反應與相關法制面配套,審慎嚴謹的交換意見。朝野立委也有不該為一人修法之議,但是地方制度法曾經為了賴清德不滿李全教賄選議長而修改記名投票條文,即所謂的「賴清德條款」,民進黨既有前例可循,難保沒有「林智堅條款」再現。
有人說縣市合併、升格後,小智市長可以不受任期限制再選直轄市的新竹市長,的確,當年陳菊、胡志強都因縣市合併、升格受惠,而久任高雄、台中市長,但是這個模式套用到新竹的風險不小。2018年新竹市長選舉,小智市長得票10萬7612票、49.56%,新竹市人口44萬,新竹縣是56萬,如果也把苗栗55萬人口算進去,勉強湊足人口數的升格門檻,對於客家人居多數又是國民黨長期執政的竹苗縣市來說,民進黨根本不具優勢,此所以國民黨籍新竹縣長楊文科爽快應允的原因。
林智堅1975年生,政壇出道做了立委柯建銘9年助理,2009年轉戰新竹市議員順利當選,2014年攻克新竹市長才39歲,可謂年輕有為、一帆風順,執政成績不差,2018年順利連任。但是市政建設碰到與新竹縣協調往往談不下去而有志難伸,例如,前瞻計畫輕軌路線規劃至今還卡關、新竹市民想喝乾淨的水,上游的新竹縣水源保護做不好又能怎樣?垃圾代燒,竹縣連爐渣也不願意運回去……
林智堅面臨任期結束後的下一步,不少人勸進中央擔任政務官,也有許多人鼓勵接棒直攻桃園市長、台北市長,但與其到陌生的城市重新打基礎,何不在自己主場優勢的大新竹拚縣市合併、升格,勝選機率還要更大一些,且占得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制高點。他懷抱著大新竹的夢想,或許超越選舉勝負的考量,即使打個雖敗猶榮的局,只要民進黨還是執政黨,他的退路還有入主中央仍是贏家;萬一真的贏了大新竹直轄市長,不僅重挫國民黨鐵票區,在民進黨內聲勢更有如鄭文燦模式三級跳,要知道,民進黨二十多年來未嘗過竹苗兩縣長贏的滋味,林智堅若顛覆北台灣,堪比當年陳水扁攻下台北市長之功,下一步……誰都知道他能更上一層樓了。
但是,台灣就這麼一個彈丸之地,誰,需要第7都呢?目前6都佔全國總人口68%,稅收囊括7成。台中、台南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後的轄區涵蓋崇山峻嶺,雖然自主財源多了,還是無法嘉惠選票不多的「偏鄉」,城鄉建設落差依舊……假如7都成真,強諸侯、弱中央的趨勢將更嚴重。但,誰需要第7都呢?
圖片提供:林智堅臉書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