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周佳旻/台北報導
擺脫長照悲劇!妻持榔頭重擊糖尿病丈夫不再是單一社會案例,安寧醫療的重要推手醫師黃勝堅,正視問題將經驗撰寫成書,讓居家醫療落實在家庭、社區中,教導民眾如何善用長照資源,讓病人保有善終權,尊嚴走完最後一哩路。
根據台灣長照需求人口發現,機構中養老占11%,自行聘請外籍看護有28%,更高達61%的照顧人口是由家庭承擔,或是處於無人照顧的獨居狀態,而身心障礙者、中低收入戶有列冊得以受到社政單位的主動關注,但有許多無法獨立負擔照顧需求且不符合社政補助條件的家庭被歸屬為「一般戶」。這些隱性弱勢族群,由家中成員擔任照護工作,24小時待命、沒有休假、無法遠行及照顧時間以十年起跳,情緒與壓力過不去時,隨時會出現在社會新聞版上。
長照2.0計畫在去年正式上路後,服務項目從8項增為17項。衛福部雖強調,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務體系,如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B級複合型服務中心、C級巷弄長照站,似乎擴大服務內容與加深連結網絡,經檢視發現,仍停留在需求者需自己找上門的狀態。
需求者與服務者無法連結的狀況下,黃勝堅呼籲,長照政策的落實應從跨專業、跨機構、跨制度的整合做起。書中分享自身經驗,帶領臺北市聯醫長照團隊在大同區三個里的社區整合照護經驗為例,說明如何連結社政、民政、衛政等資源,由單一窗口負責聯繫幫忙病人,並非讓病人與家屬自行摸索資源,同時透過數位個案管理師和鄰里長緊密結合,連結醫療、社政、衛政等NGO單位,當弱勢家庭有生活需求時,一條鞭式運作讓長照更有感。
黃勝堅說,開始推動社區整合照護計劃時,醫療端反對聲音很大,最後因醫院政策不得不配合,聯醫六百多位主治醫師有40%嘗試做居家醫療。,至今仍然有一百多名醫師繼續執行;居家醫療幫助了病患、家屬,也改變醫師的態度,讓他們的心變得柔軟,願意繼續吃力且辛勞的工作。
黃勝堅分享,有一名中風病患阿政,15年來未曾出過家門,由家人用慢性處方箋至藥局或醫院拿藥,醫師發現病人門診從未現身,深入了解發現是一個缺乏長照資源的家庭。透過居家醫療,阿政七十幾歲的哥哥長期照顧阿政下,終於擁有屬於個人的喘息時間,笑容開始出現在家裡,阿政更走出家門對於生命期待也已經不一樣了。
在北市有九個區域以相同模式操作,期盼達到醫養結合,讓民眾面對銀髮海嘯的來臨能安心處理,黃勝堅說,書中彙整長照服務資源與簡明扼要的申請辦法,讓讀者在深入淺出文字中知道如何善用長照資源,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希望你用不到,但一定要知道的長照」,大塊出版。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庫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