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華/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日前《金融時報》披露「8月中國軍方發射了一枚載有高超音速滑翔載具的火箭,在低軌道上環繞地球飛行後下降飛至預定目標,但是飛彈最終沒有擊中目標,偏離距離約32公里」。引發國際高度關注,更牽動美、俄關係敏感神經。
2014年因為烏克蘭衝突,導致俄美關係惡化,俄羅斯順勢推出了戰略東移,並且與中國結盟成為全面性戰略夥伴關係,要跟中國一起反對美國稱霸世界。
俄中雖然聲明不會成為軍事同盟關係,但就軍事互動客觀指標而言,俄中關係明顯升溫,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程度不斷升級,還經常共同協調戰略利益與外部威脅,提高戰略互信,並且擴大軍事技術合作及兩軍兼容程度。
所以,外界認為中俄兩國關係越來越緊密,可能朝向準軍事同盟發展,尤其俄羅斯、中國是重要的全球參與者,可能影響著中俄美三邊關係及區域安全。
中國與俄羅斯的差距越來越小
6月美國總統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見面時,拜登送給普丁一份禮物,也就是北約製造的飛行員太陽眼鏡,這份禮物要傳達的意思是:要普丁睜開眼睛,看看被什麼東西蒙蔽了雙眼,要普丁真實的評估俄國與美國的關係。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即便是拜登與普丁見面之後,美俄關係並沒有隨之改善,美俄聯合抗中,俄羅斯興趣不大,美俄中三邊關係「回不去了」。因此普丁無視美國的警告:中國對俄羅斯的威脅,也不在乎繼續與美國、歐洲交惡,就像是普丁口中說的兩岸局勢,「我認為中國不需要動用武力。中國是龐大經濟強權,就購買力平價方面來說,中國經濟目前已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在俄羅斯眼中,只要經濟依賴中國,就不會被歐美國家所擊倒。因此俄羅斯相當信任中國,不僅將中國視為重要合作夥伴與貿易市場,還當作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無可替代的合作夥伴,俄中互動已成為俄羅斯軍事戰略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指出,「8月中國軍方發射了一枚載有高超音速滑翔載具的火箭,在低軌道上環繞地球飛行後下降飛至預定目標,但是飛彈最終沒有擊中目標,偏離距離約32公里」。
這款高超音速飛彈號稱可以破壞美國彈道飛彈的飛彈防禦系統,可惜這次測試過程中並沒有命中目標,凸顯出技術缺陷。目前只是測試階段還未投入生產使用,但可以說中國在研發關鍵技術上取得先機。許多評論質疑中國高超音速飛彈技術來源,俄國專家推論中國竊取俄羅斯技術的可能性大。
美國國際關係學者史耐德(Glenn H.,Snyder)認為,「有時結盟的國家,由於各種外部與內部因素,會朝著與聯盟軌跡相反的方向發展」。所以不能排除俄中關係有往相反方向發展的可能性,尤其是兩國的軍事科技領域,俄羅斯可能敗在中國手中。
俄羅斯向來對中國軍事科技技術轉移有所保留,為了取得關鍵技術問題,中國一邊擴大與俄羅斯軍事技術合作領域,使用俄羅斯軍工複合體生產的先進武器系統;一方面落實自主研發,依據中國十四五規劃表明,要自主研發,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因此自主研發,成為關鍵技術來源之一。
姑且不論,中國高超音速飛彈的技術是自主研發還是從俄羅斯而來,中國投入大量資金研發先進武器其背後的目的,是要能解決地緣政治的問題,尤其是中國與周邊鄰國的領土主權爭議,包括中印邊境、南海、東海與台海等問題,以確保區域權力與軍事態勢平衡。
中俄在軍事技術領域的競爭,可能對兩國軍事科技合作產生負面影響,對中國來說,有了關鍵技術,中俄是否成為準軍事同盟關係,已非必要條件。影響中俄關係,除了美國因素之外,還有中國在地緣政治經濟關係中的影響力,這些因素都可能成為俄中互動的絆腳石。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