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黃靖麟/公職外語培訓讓中華民國臺灣走進全世界 - 匯流新聞網

VIEWPOINT

【名家論壇】黃靖麟/公職外語培訓讓中華民國臺灣走進全世界
  • 字級
【名家論壇】黃靖麟/公職外語培訓讓中華民國臺灣走進全世界

黃靖麟/國立宜蘭大學兼任副教授

日前歷史學者吳教授以George Orwell小說《一九八四》批評「雙語國家政策」,認為公務人員訓練納入英語培訓與臺灣史地文化等課程,最終將能達成「去中華民國」,基於學門背景差異請容筆者有不同看法,說明如下:

全球化下的印度以英文為官方語言,與新加坡「英文為主,華語為輔」的脫華入英教育政策,未改變他們原有的政治社會文化

2005年Thomas L. Friedman的《地球是平,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書引起世界的注意,2007年並拍成同名喜劇電影,不止獲得各國影展獎項,更引領世界討論「全球化」。該影片敘述為cost down,男主角陶德在整個call center部門被外包到印度後,不情願的去當地訓練員工如何以美國方式工作、說話;全片笑點就在此所引發的文化衝突,也被推薦為商學院新鮮人必修課程。多年下來,英語已經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孩童從入學到工作,其教材、資料、教學語言、工作語言都是以英語為主。印度人在科學領域表現優異,成為先進國家重要科學研究人才來源,縱然如此,印度在政治與文化,不僅無「去印度」的現象,更因為語言優勢,反而在世界各國展現了印度的影響力。

吳教授的擔心或許源自於新加坡自1965年建國的主流教育體系的基石即「英文為主,華語為輔」的雙語教育,以達到「脫華入英」目標;致使多數人的華語能力低落而只剩下文化傳承的功能。縱是如此,新加坡政治與文化也沒有「去新加坡」,其濃厚的華人文化與半威權政治制度依然鞏固。就算是1885年日本明治維新高喊「脫亞入歐」,百年後日本的政治社會文化依然保有相當傳統。為什麼雙語國家的印度與新加坡依然能保有原有的傳統政治與文化呢?

外語培訓目的在瞭解語言結構差異是來自於不同的政治社會與文化,能精確的掌握英語,就是印度與新加坡人才深受國際歡迎的關鍵因素

為理解這層因素,筆者取得博士學位數年後,繼續深造4年並於去年取得國立大學應用外語系學士學位。求學過程中,理解到外語培訓目的,在瞭解語言結構差異是來自於不同的政治社會與文化,能精確的掌握外國語言,就是印度與新加坡人才深受國際歡迎的關鍵因素。全球化下,能用對方熟悉的語言,介紹自己讓對方理解自己,就能提升影響力。因此語言訓練的第一堂課,永遠是Where are you from?筆者曾於2003年間負笈挪威奧斯陸大學進修,就算是來自戰亂的衣索比亞同學,也是能夠用英語自傲的介紹自己的國家與鄉土,贏取了來自世界各國同學的友誼與尊敬。

Orwell小說《一九八四》似較像敘述中國大陸政治社會現狀與文官培訓無關

或許是學門差異,筆者跟吳教授所提及George Orwell小說《一九八四》的理解不同。該書敘述二次大戰後於大洋國(Oceania)的政治制度,大洋國是三個洲際超級大國之一,黨的標語海報「老大哥在看著你」佔據整個城市;政府透過電幕(telescreen)全面監視著人們,其情節宛若今天中國天網「人臉監視系統」。至於專門進行思想改造的「友愛部」與「101室」讓人同意2+2=5,此似乎比較像當下中國的各種職能改造計畫。
再者,非英語系國家包括中日韓等,英文都是從小學到大,若認為學英文就是洗腦教育,除與生活經驗不符外也太駭人聽聞,實在很難令人聯想到文官培訓。倒是,自去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始,該書倒常被提及參照到中國大陸的政治制度與社會現狀,該書曾名列英語百大小說,或許得作為英文學習的推薦讀物,讓我們理解中國大陸究竟離該書描述的地獄還有多遠。

結論:提升公務員英語技能,讓中華民國臺灣自信的走入全世界

囿於對岸的打壓,中華民國臺灣長久被孤立在國際政治之外,業務上除涉外單位外少有需要英文技能,近年因為國際政治情勢改變,加上新冠肺炎的防疫成果,凸顯了我國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表現,可見未來或能「正常」的走入國際社會體系,各級政府接待來訪的國際人士機會大增。文官培訓中加入英文學習,補足了公務員空白的英語技能,能適切表達我國國情與業務交流外,更能讓中華民國臺灣更有自信的走入全世界。

照片來源: Unsplash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名家論壇】黃靖麟/誰敢大膽翻轉政府的舊思維? –對陳美伶主委呼籲的反思

【名家論壇】黃靖麟/雍正有鄔思道當教練,柯文哲的教練在哪? Coaching與Team Learning觀點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