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走路喘「雙腿腫到看嘸血管...」 新婚女竟因忽略一病已心臟衰竭!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蜜月走路喘「雙腿腫到看嘸血管…」 新婚女竟因忽略一病已心臟衰竭!
  • 字級
蜜月走路喘「雙腿腫到看嘸血管…」   新婚女竟因忽略一病已心臟衰竭!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走路容易喘,雙腳腫得像「麵龜」,當心其實是肺動脈高壓警訊。一名新婚不久的30歲女性,就在結束日本的蜜月旅行不久之後,意外昏倒送醫,醫師診斷已經是心臟衰竭,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引發心臟衰竭的元兇就是「肺動脈高壓」。醫師提醒,不像高血壓可以居家量測,好發在3、40歲年輕女性身上的肺動脈高壓往往得等到出現症狀才會被注意到,發病到確診平均得拖上3.9年。

回想4年前發病確診,該名女子還心有餘悸,也才知道,在度蜜月前便開始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連吃半個便當也覺得很撐」,並非工作太累;尤其,回台後雙腿更從腳底一路腫到大腿,甚至看不見血管,原本擔心是腎臟出問題,到診所抽血檢查,卻在等候拿報告時就昏倒。

高雄榮總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暨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表示,一般人居家測得血壓是從左心臟流出、血流衝擊血管壁的壓力,而血液回流至右心臟的肺動脈壓力則需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正常人休息時平均肺動脈壓為14mmHg(毫米汞柱),一旦超過20毫米汞柱即為肺動脈高壓。

一旦肺動脈血管壓力過高,黃偉春說,供應血流至肺動脈的右心室會更用力收縮,長期下來,右心室因負荷過量逐漸擴大,會導致心臟衰竭、甚至猝死風險增高。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的肺動脈高壓病患人數,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約200人,而由自體免疫疾病、先天性心臟病、肝硬化等引發的次發性肺動脈高壓則約1000至2000人。

黃偉春指出,特別的是,肺動脈高壓若未接受治療,病友確診後3年存活率不到4成,致死率高於癌症,因此又被稱為「心臟的癌症」,得特別注意:疲倦、呼吸容易喘、運動時呼吸困難或運動耐受度變差等症狀。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兼肺高壓醫療小組召集人吳懿哲說,肺動脈高壓成因多樣,除了像該名女子這樣不明原因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部分肺動脈高壓是因爲其他疾病續發導致,在馬偕醫院的肺高壓特別門診當中,將近一半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紅斑性狼瘡併發肺動脈高壓。

吳懿哲強調,肺動脈高壓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只要早期診斷、即時介入治療,都是可控制的慢性疾病。要打破的迷思是,有些病友誤以為病情變嚴重才需要一次使用多種藥物,但近年肺動脈高壓合併治療已是國際趨勢,以新版治療指引為例,醫師會依據患者確診時風險狀態,一開始就決定合併2種或3種藥物治療,一旦治療反應不佳或治療期間狀態變差,再進一步增加或改變用藥。

如何評估肺動脈高壓的風險?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建議,運動耐受性常以「6分鐘步行測試」進行,患者如果於6分鐘內未能完成440公尺走路距離,即大約標準運動場外圍跑道一周的長度,便屬中等或高風險。或可藉由小綠人交通號誌,為心肺健康把關,文獻報告顯示正常人行走速率每秒在1.2公尺以上,而政府設置交通號誌時,為避免民眾在過馬路時卡在馬路當中,會根據馬路寬度、依每秒0.8公尺到1公尺步行速度計算小綠人閃動秒數,可做參考。

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呼籲,民眾若具有家族遺傳史、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或長期不明原因於活動時感到喘,一旦莫名出現「喘(呼吸困難)、咳(嗽)、血(咳血)、腫(下肢水腫)、暈(暈厥或頭暈)」5大症狀,或是運動耐受力明顯下降,過馬路走輸小綠人,應積極到心臟專科就醫診治。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第三批了!美國產冷凍藍莓也爆A肝 衛福部長出手「限期好市多交報告」

開放加拿大全齡牛肉只查一家廠 被問夠嗎?薛瑞元這樣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