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孩子「皮在癢」不是小事,根據統計,在台灣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的兒童盛行率上看1成,且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三部曲中最早出現者,將近8成病童恐慢慢產生氣喘及過敏性鼻炎。好消息是,隨著新一代藥物開發帶來新的治療契機,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溼病醫學會就相隔10年首度更新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指引,將生物製劑增列為第一線治療選項。
9歲的張小弟弟,出生周歲就被診斷罹患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況嚴重時,常半夜搔癢難耐,抓到破皮、床單染血,平均睡2個小時就會被癢醒,導致全家人都跟著睡不好,嚴格的飲食控制更影響了發育,比起同齡孩子顯得又瘦又小,最令家長心疼的是,反覆搔抓造成皮膚感染,一度還感染了金黃色葡萄球菌得住院治療,所幸經醫師建議開始接受生物製劑治療,才恢復生活品質,飲食也逐步正常。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溼病醫學會理事長洪志興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發炎疾病,是常見的兒童過敏性症狀之一,在台灣的盛行率約8到10%,幾乎每10人就有1人是異膚寶貝,且其中有5%是屬於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層面不僅止於皮膚病灶,長久下來還包括自信心受創、人際受阻、憂鬱焦慮、嚴重睡眠不足,帶給兒童患者的身心重大負擔,家長更是心力交瘁。
相關調查就發現,國人18歲以下患者當中,有高達9成會迴避日常活動,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學業;近7成有睡眠不足的問題,其中還有超過5成因病情感到哀傷或憂鬱,造成神經認知表現有負面影響,甚至有3成8患者因為疾病而改變教育或職業方向。
傳統的兒童治療選擇有限,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溼病醫學會秘書長姚宗杰說,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過去多靠口服免疫抑制劑、使用類固醇藥膏等,然而,孩子由於處於發育階段,若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會有潛在致癌、副作用的安全疑慮;而口服免疫抑制劑,雖治療效果好,但是副作用多,恐傷肝、腎,有的甚至會抑制免疫造成感染增加。
姚宗杰表示,所幸日前衛福部已核准可使用於6歲以上兒童與成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在生物製劑列為第一線治療選項後,6歲以上的中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兒童都可以正式合法使用、方便施打,且使用安全性高,讓治療選擇更加完整。但要注意的是,患者需聽從醫師指示用藥,並定期追蹤,以監控是否有副作用發生,即時處理。
照片來源: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溼病醫學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怕塞爆醫院「解隔離」拍板新標準 符3條件者免關滿10天就可出院
非N95擋不住Omicron? 陳時中「戴個塑膠袋會更好」喻日常戴不住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