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致中(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 /
蔡英文總統坦言執政一百多天遇到一些困難。筆者綜合廣播聽眾與基層的心聲,試論改革三策。
第一策:改革從來不是一條直線,成功的改革也可能無法一步到位,同時開啓多個戰場並不一定最好。年金會議吵翻天,每一樣都要達成結論,談何容易。何不從有把握的戰線先處理!比如18%的改革,民意支持一定最高,以前是民間利率12%+6%,現在銀行利率沒有12趴而是1趴,與時俱進,其理灼然,先改革成1%+6%總不要再反對吧,現在一年利息要800億,先省下500億,讓政府拿去作更有意義的事,踏出改革的第一步,比什麼都重要。
改革從來不是開會可以決定,應該是領導者先思考決定改革目標與內容,再就這個政策設定,集思廣益,或可修正,並說明箇中理由,正負好壞,努力說服人民追隨領導者貫徹這個政策。司改也是如此,不是開國是會議可以成功,馬英九前總統與KMT的諸多案件,兆豐案與樂陞案能否不設上限、真正辦個水落石出,無疑是很好的觀察指標,也是人民對司法恢復信心的藥方。
第二策:許多基層鄉親的焦慮與抱怨是雖然政黨輪替了,但內閣卻是藍的、一中的、保守派的居多,怎麼不見有台灣意識與本土堅持、具嶄新思維及氣象格局的幹才?經過陳水扁總統八年執政的培養與儲備,綠營的人才只有變多,不可能變少,舉例言之,當年有企業管理專長的林信義出掌經濟,有堅持台灣主體性的杜正勝推教育,多位非職業外交官出身的大使代表在國際上為台灣發聲、大放異彩,抑或國防部已出現軍政軍令一元化後的首位文人部長領軍、與國際同步。那麼,今天呢?內閣如果不能徹底改組,打破諸如交通幫、財經幫這些舊的利益結構,人才不新,事如何新?又遑論振衰起弊、銳意興革?
第三策:綠營二度執政,但是中心目標是什麼?或許藍綠意見不同,人民看法多元,但2000-2008陳總統八年執政的總目標很清楚,以捍衛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為中心主軸,所以廢除國統會及國統綱領,反中國的反分裂法,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世衛,推動全民公投,建立台灣主體性的教育,重視中南部、中小企業與中下階層……領導者先有了目標,才能有作為,才能鼓舞民心士氣,主導議題,鼓動風潮,才能讓2350萬人明確知道自己每天辛勤工作奮鬥的願景在哪裡?我們能夠為國家做什麼,並願意犧牲自己的小利益及小確幸,來換取改革的最終勝利與代代長遠的幸福。
一言以蔽之,改革必定痛苦,但絕對值得的。我們必須把台灣的「氣」找出來、找回來!只有為個人拼不夠力,要拉高格局為國家拼,為台灣拼,則其力無窮,228手牽手護台灣150萬人,台灣入聯公投全國272萬人連署,即是明例。
新聞照來源:www.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