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批准了打擊仇恨言論與假新聞的法案,言論自由標準由誰定? - 匯流新聞網

INTERNATIONAL

德國批准了打擊仇恨言論與假新聞的法案,言論自由標準由誰定?
德國批准了打擊仇恨言論與假新聞的法案,言論自由標準由誰定?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4月7日,是台灣的言論自由日。在地球的另一端,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領導的內閣在前幾天批准了打擊仇恨言論與假新聞的新法案,要求社群媒體如Facebook、Twitter在24小時內刪除「明顯違法」之內容、「有爭議」的內容則要在7天內處理完畢,未達到法案要求的社群公司可能會面臨高達5,300萬美元的罰款。

此項法案是為了避免社群媒體上的仇恨言論以及假新聞干擾今年9月聯邦議院大選,以及因應德國因大量難民湧入而激化的種族、宗教矛盾所造成之社會對立(註一),該法案目前還須提交置聯邦議院通過才會正式頒佈,但應該會在今年9月前通過。

早在去年12月德國大選前,梅克爾就曾指出「社群媒體上的假新聞正刺激民粹主義者興起,網路上的公眾輿論已遭到操弄」,當時社會民主黨主席(SPD)及基督教民主聯盟(CDU)提出法案盼透過強制社群媒體公司設立專責辦公室,處理假新聞與仇恨言論,現在德國內閣批准了這項法案,卻也引起外界憂心──這是否會對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造成影響?甚至成為政府控制輿論的方式?

【匯流新聞網】仇恨言論、假新聞流竄!德國或將對社群網站祭出重罰

德國綠黨Renate Kuenast指出,這一法案會導致人們無法自由地表達個人看法;德國數位社會協會(Digital Society Association)批評,要在每天超過10億則貼文的網路平台上要求24小時內刪除違法內容是相當不實際的;該協會消費者部門負責人Volker Tripp則指出要求社群媒體成為「內容審查警察」是錯誤的做法。

德國美茵茲大學通訊研究所負責人Birgit Stark提出不同看法,他指出,這法案不會讓互聯網因此變成不自由的空間,只是變得和現實生活一樣而已──在網路空間裡,你也不能隨意詆毀他人。

言論自由中包括仇恨言論嗎?聯合國言論自由報告員在2001年的特別報告中指出:「仇恨言論的言論自由雖然還是應該要被保障,但在某些情況下,其言論已導致仇視/歧視/敵視,並與他人權利相牴觸的情況下,仇恨言論就應該要被限制。」;公政公約第二十條也強調「反對任何鼓吹民族、種族或宗教仇恨,並構成煽動歧視、敵視的主張」。

目前還未知德國政府會如何界定言論自由與仇恨言論之間的界線?又,這項法案會否對網路上言論自由造成傷害?不利於政府政權的言論是否就該被刪除?觀點上的分歧與假新聞之間又該如何拿捏?這一切也在德國社群媒體上引起討論。

先前因為假新聞於自家平台肆無忌憚地流竄而被指控間接導致川普當選的Facebook在今年3月正式祭出打擊假新聞的對策──推出「有爭議」標籤──相當保守且中立的用詞,但也盡到了社群媒體的一部份責任,Facebook在德國擁有2900萬個活躍用戶,超過德國總人口的1/3。

而除了Facebook,Twitter和Google也都在假新聞議題上下了不少功夫,只是和Facebook一樣成效並不顯著,根據德國政府去年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Facebook刪除了46%違法內容、YouTube刪除了10%、Twitter只刪除了1%,這也促使德國政府加緊腳步,盼能透過法律與罰款讓社群媒體公司進一步認知到自身的社會責任。

回頭看看台灣,假新聞氾濫的情況也不容忽視,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詹婷怡日前在回應立委質詢時指出,訊息的流傳多在網路平台及即時通訊軟體平台,國際作法是與大型業者合作,包括Google、LINE、Yahoo與臉書等,由業者建立不實訊息真實查核機制,並邀請第三方公正團體參與,NCC也正密切關注德國的做法,希望能協助建立機制。

政務委員唐鳳也指出,第三方事實查核機制「不是政府應該介入的」,政府只能致力於即時回應,關於政府的訊息也歡迎各界查核是否屬實。她解釋,自己從不主動使用「假新聞」一詞,因為它並不精確、容易產生誤解,對媒體朋友而言也不公平。她強調,台灣社會對於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堅持,以及對政府權力使用範圍的警醒,是台灣民主化過程所淬煉出的精隨,得來不易,值得大家珍惜與驕傲,並強調「第三方事實查核不是政府應該介入的」,捍衛言論自由立場十分堅定。

註一:
近年大批中東難民湧入歐洲,由於德國採取開放難民政策,該國國內公共設施漸漸不堪負荷、加上多次的難民性侵案、恐怖襲擊等,都讓反對難民的右翼黨派及民粹主義興起,給執政黨及梅克爾帶來不少壓力。有83%的德國民眾認為「移民議題」是現在德國面臨的最大問題,遠遠超過對失業率的憂慮;更有57%的民眾認為現行政府接納難民的政策是「失敗」的,並將矛頭指向總理梅克爾。

消息來源:
New York Times

延伸閱讀:
【哲學哲學雞蛋糕】言論自由和管制言論的自由
【鳴人堂】讓歧視言論享有言論自由,或許更有助於消弭歧視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