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四 Thu. Nov. 21,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素食 (Page 2)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糖尿病患吃素有好處!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控制不穩,容易造成腎臟損傷,進而引發慢性腎臟病變,甚至需要洗腎,而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今(21)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研究團隊分析糖尿病患者進行素食飲食型態對慢性腎臟病發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發現能有效降低32%的併發風險。這項研究成果也獲得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Nutr…
匯流新聞網記者許哲綱/台北報導 全新蔬食尚風潮跳脫傳統,一改你對素食的刻板印象,近年來各式各樣的蔬食主題推出,不僅能讓民眾吃得健康,還能滿足舌尖上的味蕾。由人間福報主辦,全台最大的蔬食展「國際蔬食文化節 ─ 蔬福生活」5月6日至9日將配合佛誕節、母親節,於台北世貿一館B和D區舉行,廣納600個攤位,集結全台優質的蔬食品牌,打造成蔬食城堡,邀請民眾前來尋寶。 …
▲金桔醬只需幾個簡單步驟,就可上菜。冬瓜從皮、肉到籽,整顆都是寶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每年11月25日是全世界素食人口的重要日子「世界無肉日」(International Meatless Day),也稱「國際素食日」。在這天全球約近一千萬人響應,透過低碳排、對環境友善的蔬食,共為地球盡一份心。根據《人間福報》委由趨勢民調的「國人素食習慣調查」顯…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素食愛好者小心,市面上有些以素食名義販售的產品,下肚可能並非純素食食品!台北市衛生局今(22)日公布最新「素食摻混動物性原料」專案抽驗計畫結果,針對台北市著名素食餐廳、素食零售批發業者及連鎖超市等抽驗,結果雖然並未查到有素食摻葷、混雜動物性成分,卻在一件「素之都獅子頭」檢出「蒜成分」與標示「蛋素」不符,標示不實最高可面臨400…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李新琳/台北報導 關心環保、地球永續等議題,越來越多年輕族群開始加入素食行列,但少從葷轉素者最苦惱的事,就是找不到好吃的蔬食。國內知名食品集團因此發多款消費者熟悉卻又隱含健康元素的創新料理,像是漢堡、泰式打拋豬、麻婆豆腐、宮保雞丁等料理,都能利用新創植物肉滿足各項需求。 大成集團新事業開發處協理游宗堉表示,Gino Green是一家以植…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近月來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全國已進入三級警戒數週,雖然疫苗陸續抵台,民眾們也前去接種。但看到不少長輩接種後傳出猝死案例,令不少長者相當猶豫自己該不該接種。不過最近有消息傳出,有素食者擔心疫苗是「葷的」而不想施打,理由讓人相當傻眼。為了避免爭議,有網友特地詢問醫師,而產科醫師蘇怡寧也在臉書上公開回應,沒想到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
00:00 精采預告 01:21 莓圃休閒農園 06:29 大崙頭草莓園 09:31 農驛棧農場 店家資訊: ?莓圃休閒農園 台北市內湖區碧山路38-2號 (02)2795-1108 ?大崙頭草莓園 台北市內湖區碧山路44號 (02)2790-5088 ?農驛棧農場 台北市內湖區碧山路45-8號 0912-472-001 #草莓 #內湖 #採草莓…
▲淡紫色的「白石湖吊橋」,超級夢幻,適合在悠閒的午後來享受山林芬多精。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儀潔、王聿瀠、程子奕/台北報導 草莓季開跑啦!「今天我想吃」全新企劃第二彈,就帶大家來台北市內湖「白石湖休閒農業區」採草莓,除了採草莓以外,還要介紹大家草莓入菜的特色料理;有甜食的草莓舒芙蕾、草莓拿鐵,還有鹹食的草莓酒燉牛肉、草莓披薩!好吃又好拍讓小編少女心噴發…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俗語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凸顯產後婦女極需要補充鈣質與鐵質的情況,但日常飲食該吃什麼才對?國內營養師建議,堅果和深綠色的蔬菜皆含有非常豐富的礦物質,蔬菜如芥蘭菜、紅莧菜、紅鳳菜、地瓜葉,還有海藻類,像昆布片、海帶芽等,若隨餐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可讓鈣、鐵吸收更好。 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金環表示,生產之後,產婦要顧的方方…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擔心洗腎,吃素或許可以幫上忙!台北慈濟醫院一項研究發現,吃素習慣可以減緩腎臟病病程,研究團隊分析發現,純素食者、奶蛋素食者罹患腎臟病的風險不但較雜食者降低了快接近2成,即使已罹病的吃素者也能減緩疾病進程。 台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是分析2005年至2016年至該院接受自費健康檢查的5萬多筆、40…
▲台北市衛生局公布108年素食食品抽驗結果。(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市售素食標示好瞎!台北市衛生局今(18)日公布最新一波的市售素食食品專案抽驗結果,儘管抽驗30件的素食食品皆未檢驗出動物性成分,但有一件「鮮蝦捲」產品,未於產品外包裝明顯標示素食等字樣,經衛生局認定標示不實,易令消費者產生誤解,製造業者將面臨4萬至4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