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五 Fri. Nov. 22,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憂鬱症 (Page 5)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台灣今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而長者出現自暴自棄、不修邊幅、囤積物品等自我忽略情況時,就要當心恐為憂鬱症的前兆,根據2017年《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提高鄰里的凝聚力可有效預防長者自我忽略的問題。台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表示,老年憂鬱症可從「自我忽略」的層面來觀察,並呼籲,只要幫助自我忽略的長者脫離孤獨,…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什麼前兆讓照顧者的壓力指數破表?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表示,照護者除睡眠外,往往都把精力放在長期生病的家人,並忽略自身的需求,常常心理出狀況了而不自知。因此提醒,尤其是男性照顧者,若出現情緒低落、睡眠不佳、疲倦、自殺的意念等情形,且超過2周,就應趕緊就醫尋求幫助。 一名未婚的43歲男性,其父親20年前由於車禍傷及腦部不良…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瀏覽Facebook等社群媒體已是許多人的日常,但有人認為可能過於專注他人美化的生活,從欽羨轉為憂鬱。不過,有國外研究卻持相反意見,使用臉書並不會引發憂鬱情緒,甚至能讓人擁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 這項研究由香港樹仁大學發表,針對282名,年齡18到73歲的各國成人為對象,進行線上調查,評估人格特質與憂鬱症狀,參與者公開臉書使用量…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憂鬱恐短命!根據國外研究發現,相較於沒有情緒疾患的人,憂鬱症患者的死亡率較高,且女性族群更明顯。推測應與不善社交,加上不良的生活型態有關,想知道是否處於壓力鍋中而不自知,可利用董氏基金會的線上《情緒快篩》調整心情,讓憂鬱退散。 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院發表於《加拿大醫學會期刊》的一篇研究,以3410名成年人為對象,用長…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養生風盛,手機推陳出新的同時也順應潮流,將記錄個人心跳、睡眠、步數等健康管理納入功能項。國外有研究指出,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APP)能有效治療憂鬱症,並提供可及性高的治療選擇。對此專家則表示,智慧手機能讓使用者獨自操作獲得控制感,對輕度憂鬱症確實有幫助,但中度以上還是須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根據一項由澳洲國家輔助醫學研究院、哈…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根據一項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發現,青少年早期憂鬱症與後期大麻食用疾患有顯著的相關性。若罹患青少年憂鬱症,在18歲時大麻食用疾患的比例將高達5成。 一篇由華盛頓大學發表於《成癮》期刊的研究發現,成年產生大麻使用疾患與青少年早期罹患慢性憂鬱症有關。在2007到2010年以西雅圖4個中學共521位學生為對象,受試者為6至9年級(12…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公布「民眾心理健康需求、認知及憂鬱情緒調查」,發現每4人就有1人身邊有精神疾病的親友。進一步更發現,有72.8%受訪者「不知道」縣市設有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而曾經尋求協助的民眾竟只有1成,因此呼籲可多利用現有的健康資源尋求幫助,別等到出問題才趕忙就醫。 董氏基金會今年7到8月間,在六都地區以台灣人憂鬱症量表隨機抽取國高…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資訊豐沛時代,卻也造就疏離的文明!精神科醫師表示,孤寂加上人與人間的冷漠,是造成憂鬱的危險因子,若憂鬱患者出現常嚷自殺、無懼生死、自殘、不斷送東西等行為時,或許就是他們尋求自殺的警訊。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陳家駒表示,憂鬱,孤寂,冷漠是造成人們對生命毫無熱忱的主因,近來日本的新聞常報導東京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是因「孤獨而死」;在台灣…
匯流新聞網 梁夏怡/台北報導 一名中國產婦在待產過程中精神崩潰跳樓,釀成一屍兩命的悲劇;一個澳洲媽媽疑似產後憂鬱,將自己的孩子活活悶死;還有好多因為憂鬱症纏身,最後選擇輕生的例子發生在名人和市井小民身上。留下傷心的家人,懊悔沒有事先察覺,更自責沒能及時拉他們一把。 全世界都籠罩在BLUE裡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每年罹患憂鬱症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3%,預…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人們很快就能透過「Google」來測驗自己是否感到憂鬱了。 現在,在美國,使用者只要在行動裝置上Google「憂鬱症」,就能選擇是否要填答一份問卷,來檢視自己是否感到憂鬱,Google發言人Susan Cadrecha指出,這項新推出的功能不代表要顛覆醫療評估,而只是當你出現憂鬱症狀,提供進一步引導。 臨床憂鬱症在美國是相…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少筠綜合報導 台灣使用臉書的每月用戶數已突破1800萬人,無疑是國內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平台。據董氏基金會引述的一份美國研究指出,若年輕人在使用臉書的經驗中有被封鎖、已讀,或是因意見分歧而遭受批評等負面的人際經驗,其出現憂鬱症狀的機率將增加3.2倍。 該研究為美國布朗大學2016年發表於〈青少年健康期刊〉,經研究264名年輕人後發現,82%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