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手機抗憂鬱?專家:健康APP無法取代正規醫療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滑手機抗憂鬱?專家:健康APP無法取代正規醫療
滑手機抗憂鬱?專家:健康APP無法取代正規醫療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養生風盛,手機推陳出新的同時也順應潮流,將記錄個人心跳、睡眠、步數等健康管理納入功能項。國外有研究指出,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APP)能有效治療憂鬱症,並提供可及性高的治療選擇。對此專家則表示,智慧手機能讓使用者獨自操作獲得控制感,對輕度憂鬱症確實有幫助,但中度以上還是須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根據一項由澳洲國家輔助醫學研究院、哈佛醫學院、曼徹斯特大學及澳洲黑狗研究所,共同針對3414名18至59歲,罹患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失眠等精神相關疾病的人們,透過18項隨機對照試驗,以及22種智慧型手機提供的心理健康干預措施,如iPST、PRISM等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智慧型手機是可改善憂鬱症的自我管理設備。使用智慧型手機心理健康程式的組別憂鬱症狀顯著降低。且使用智慧型手機干預治療比手機或電腦的合併治療方式效果好;而情緒監測、認知行為治療合併等程式,治療效果無差異;不需要依賴醫師或電腦的獨立程式更佳。

對此,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家興表示,從該研究得知,智慧型手機的心理健康程式對改善憂鬱症狀有正面效果。心理健康程式的設計與心理諮商相同,以不同的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結果顯示無論是應用程式或心理諮商,對於改善憂鬱、焦慮症狀並沒有差異。

但林家興提醒,智慧型手機心理相關程式能讓使用者獨自操作,藉此獲得自我控制感,對於輕度憂鬱症患者確實有幫助,但中度以上或情況複雜的憂鬱問題,應用程式無法全面取代藥物、心理治療,還是需要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在10多年前,智慧型手機發展初期,對於憂鬱症的治療並不存在。但從這項研究來看,使用智慧型手機健康程式者的組別,憂鬱症狀明顯降低,證實新興電子在整合式醫療途徑上具發展性及未來性。

智慧型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可提供居住偏鄉、無法就近醫療的患者,獲得有限的治療機會。葉雅馨說,民眾不妨下載相關應用程式,像是DS憂鬱情緒檢測,或其他心情記錄的應用程式,透過這些程式進行情緒篩檢,並尋求適當的專業協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