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日 Sun. Dec. 29,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食藥署 (Page 38)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俗稱「笑氣」的一氧化二氮(N2O)原是工業製程、食品加工以及醫療麻醉等領域,不可或缺的氣體原料,但近年卻常見被濫用當成派對助興的迷幻劑,衍生毒害,繼納管食品用的笑氣之後,食藥署今(26)日再度預告修正藥事法草案,納入醫療用笑氣為必須建立追溯或追蹤系統的藥品,補上最後一塊缺口。 笑氣目前分屬工…
▲(照/食藥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民間聲浪要求政府應對餐飲業者發出防疫「安心飲食」標章,供消費者選擇好店家,但食藥署今(22)日宣布,棄標章、改發宣言單張,只要業者自主確認落實5項防疫措施之後,即可於店內自行張貼宣言單張,食藥署表示,這全是因為目前全國沒有這麼多人力可以去做審核發標章一事。 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周珮如表示,中央鼓…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親餵母乳對寶寶的好處多多,但有不少媽媽苦於奶量不足,衍生網路私人交易販賣母乳的現象,食藥署決定出手管理了,今(18)日發布最新指引,強調母乳是人體體液,若供應者疾病史不明,且母乳未經過檢測,可能把成人服用的藥物影響甚至HIV病毒傳遞給寶寶,民眾只要任意販賣母乳就會調查,最高將面臨30萬元罰單…
▲(照/翻攝自網路)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點子提案「開放醫療用大麻」,獲得5千多個附議,食藥署今(7)日正式回應,給了答案,強調一般稱「大麻」是指大麻植物,與大麻素、大麻素製劑不同,而國內早針對小兒頑固型癲癇罕病患者,准許經醫師診斷評估後申請使用;至於想用大麻來止痛者,食藥署打了回票。 民眾在提議內容中說,近年來,大…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原料藥「斷料」威脅一直都在,自從食藥署3月17日公布相關通報機制以後,各地藥局通報量一口氣爆增上千件,但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表示,有些藥局只要叫不到貨就通報,事實上可能只是通路商、供應商問題,食藥署一一評估後,真正認定有缺藥之虞者,僅有一款治療甲狀腺亢進的藥物原料藥恐…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影響,國際間原料藥「斷料」的陰影一直無法擺脫,為了避免有人趁機囤貨,食藥署今(27)日宣布實施管制措施,要求全台醫療機構或藥局採購藥品時,不能超買,只能採前一年的月平均實際用量來採購,如果叫貨超過上限,經調查認定有囤貨事實,將依違反公平交易法等相關法令處分。 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潘香櫻表…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國是全球原料藥主要供應國,新冠肺炎籠罩停工下,連帶影響全球可能出現「斷料」缺藥潮,台灣躲得過嗎?食藥署今(9)日出面喊話,要民眾不必過度擔心,全面盤查發現,國內藥廠原料備貨都能撐3到6個月,不過食藥署坦言已看到有醫院或社區藥局出現恐慌性多叫貨情形,為防止囤貨,食藥署擬出手管制進貨數量。 來…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燒出「藥」命的負面影響,直接衝擊中國原料藥供應,在台灣,恐怕第一個「斷料」的藥物是它!衛福部食藥署今(9)日表示,經主動要求藥廠全面盤點,目前已有1款常用治療甲狀腺亢進的藥物通報恐斷料,依該藥物在台銷量,目前預估只能撐到8、9月。另外,解熱鎮痛、抗生素等也在高關注名單上。 中國原…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膨風廣告快認清這些名字!食藥署今(4)日公布去年度違規廣告次數排名前3名產品,分別是被抓到誇大宣稱護眼功效的「PPLs」、打著救筋骨名號的「鴕鳥精」及宣稱能消大肚子的「大通酵素」,全因廣告誇大不實違規挨罰,其中「PPLs」甚至被抓到多達130件,累計開罰184萬元。 食藥署企劃及科技管理部…
▲(照/翻攝自農委會網站)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網路流傳「茭白筍上的黑點可以預防骨質疏鬆」不要隨便輕易相信!食藥署在食藥闢謠專區指出,其實茭白筍切開時,裡面的這些小黑點,其實是「菰黑穗菌」,食藥署強調茭白筍本身不具有醫療效能。 一切開茭白筍,往往可以看到布滿不少小黑點,相信你也曾好奇這些小黑點是什麼?食藥署解答,它是「菰黑穗菌」,茭白筍因為受到菰…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邊真沒有醫用外科口罩,通勤族有「布口罩」在手就不怕!全台口罩產能還來不及全民需求的當下,食藥署今(25)日公布最新研究發現,只要是使用不織布、活性碳或可防PM2.5材質的「布口罩」,其實細菌過濾率可達到80%以上,足夠通勤族自我防護之用,是另一個選擇。但到醫院仍建議戴醫用口罩。 食藥署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