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三 Wed. Nov. 27,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智在家鄉 (Page 7)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程子奕/台北報導 站出來為家鄉做一件事!聯發科技今(24)日宣布,第四屆「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起跑,即日起公開徵件。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表示,自己生活的地方永遠是獨一無二的,值得大家以實際行動讓家鄉變得更好。他更呼籲:「智在家鄉,我們有志同行。」歡迎社會大眾集思廣益,為家鄉的問題,提出創新的解決之道。 去年智在家鄉賽事不畏疫情,參…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王佐銘、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國內農業就業人口逐年減少,年齡層也有老化趨勢,為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吸引青農們回流,2020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團隊「走向里山一家當關」與「小草」,用智能生產及智慧管理進行定時、定量計算處理,精準投放肥料與水,農民只須在系統上操作,就能種好菜、育好果,大幅降低人力…
▲團隊利用無人機對農田進行含水量以及最佳採收期進行評估。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映萱、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看天吃飯」是過往農人的宿命,除了栽種過程充滿不可預期的變數,當收成季節到來,農人還必須憑天氣、農民曆、自身經驗決定何時收穫。而收穫成果又影響著盤商們的收購價格,農作物價格的不穩定,使農民每年都得面對一場場的「賭注」。這個現象被參…
▲「HISTO+」盼能以類似Airbnb的有機發展模式,打造古蹟專案募資媒合平台。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映萱、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古蹟的保護與維護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與金錢,雖然目前國內歷史建物的維護有政府及有志之士的協助,不過執行上仍有許多難處。聯發科技舉辦的「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得獎團隊「HISTO+」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創…
▲團隊實際勘訪北投機車阿伯。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映萱、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台北市北投區的溫泉旅館業從日治時期開始興盛,由於當地是丘陵地,崎嶇的山路出入不便,因此北投發展出一群「機車快遞」的特殊文化,除了接送當時飯店的女侍應生及客人,也負責運送一些貨品。不過隨著產業轉型,在地車隊的工作量銳減,難以維持生計,甚至許多新一代的北投人並不…
▲為長者專門打造的感官體驗裝置,協助高齡者透過創作發掘自我價值。(特調爺奶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王佐銘、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台灣老年人口將在2026年達到「超高齡」社會,高齡照護需求逐年增高,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得獎隊伍「特調爺奶」,對此提出「創意老化提案」,研發一套感官體驗裝置。以視覺與聽覺共感覺經驗作…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程子奕/台北報導 圓滿落幕的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今年參賽議題的多元與成熟有目共睹,參與三屆評審工作的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創辦人暨執行長何榮幸指出,明顯感受到今年的作品更有活力,關注議題也更具深度,期盼未來的報名隊伍可以放開視野,像是人權保障、政治參與、開放政府等面向,都能透過新科技協助更多非營利組織(NPO),加…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程子奕/台北報導 擔任眾多新創競賽評審的台大智活中心策略長賴宏誌,同時是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連續3屆的評審之一,對於活動3年來的改變有極大感觸。除了發現參賽團隊關注的議題更多樣性,全齡化參與、重新定義「家鄉」之外,更觀察到許多團隊已經把「志業變成事業」,將小概念具體化為可以永續執行的社會企業,他樂見這樣的轉變發生,也…
▲團隊定期進行設施改良、優化,以讓檢測品質更為精確。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映萱、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濕地的存在對於生態環境極其重要,除了可提供大量物種棲息,還有淨水、防洪、調節氣候、緩解溫室效應等功能,因此有「地球之腎」的美稱。茄萣濕地位於高雄市茄萣區的中心點,2007年被政府指定為地方級重要濕地,物種多樣性也居全台濕地之冠,更是瀕…
▲台越友好隊成員悉心教導新住民使用平台系統。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映萱、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台灣數百年來一直是個多元的島嶼,承載著不同的種族與人民。隨著移工、新住民、外籍學生日益增多,台灣與鄰近的東南亞建立了更緊密的血緣與文化。為解異鄉人對家鄉味的掛念,「台越友好隊」獲得第三屆聯發科技舉辦的「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肯定,希望創…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陳映萱、程子奕/台北報導 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圓滿落幕,長期深耕社福領域的評審姚雨靜表示,今年更能感受到參賽團隊的自信,同時在多支隊伍身上深刻體會「傳承」的精神,無論是長輩或是指導老師,都願意將舞台留給年輕人,共同解決地方長久以來的問題,還給家鄉一個美好空間。 「我們能感受得到這些爸爸、長輩或者是老師們,這種傳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