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日 Sun. Dec. 29,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失智 (Page 7)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你是情報局派來監視我的!一名78歲張姓老翁,一年前被診斷出輕度失智,自此總認為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兒子有問題,不僅處處提防著親生兒子,還不時辱罵,讓為了照顧老父親而提早退休的張先生身心壓力難以負荷,經醫院協助好不容易父子倆衝突減緩,沒想到因為防疫鮮少外出、加上每日疫情資訊刺激,又讓老父親情緒性反應加劇。…
▲(照/國健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統計,2017年健保資料庫中因失智症就醫人數約17萬人,比前一年增加1.2萬人,其中65歲以上就有16.8萬人;且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失智者,高達8成5居住家中,為讓失智者有尊嚴且安全的生活在社區中,國健署今(14)日特別呼籲民眾學習運用3個小撇步。 失智者就生活在你我之間,社區就有賣場店員分享,…
▲(照/台灣失智症協會)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最新失智人口推估數字出爐了!台灣失智症協會今(30)日指出,至2019年底,台灣的失智人口推估已超過29萬人,換句話說,在台灣有近30萬的家庭家有1名失智者。而這項整體失智總人口推估數字,2019年底又比2018年底多了1.1萬人。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全球失智人口增加,根據國際失智症…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全球防疫戰,台灣繳出漂亮的第一張成績單,獲得全球肯定,其中也包括「失智防疫經驗」這一塊領域!台灣失智症協會就獲邀於國際失智症協會(ADI)全球線上會議中,與來自全球60多國成員分享台灣政府與民間合作經驗。 ADI是在4月22日舉辦線上的全球失智防疫會議,由15個會員國分享個自的的防疫…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做環保也可防失能、防失智!國健署就跟社區環保團體合作,結合資源回收活動,讓環保志工能於日常活動中,融入各項身體活動,像光是一個處理瓶罐的小動作,透過「扭、壓、投擲」等動作就有訓練上下肢肌力、腰部關節及認知功能的好處。 根據統計,至2019年年底止,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超過15…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喝酒容易「臉紅紅」的人,最好別喝酒!國健署今(7)日表示,喝酒不但有胃潰瘍、肝硬化、引發心血管疾病等潛在健康風險,在台灣,有近半國人更有喝酒容易臉紅的酒精不耐症,得到癌症及失智症的風險更高,特別需要節制飲酒;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顯示,常過量飲酒喝到「斷片」的人失智風險更高。 喝酒臉紅就是一項警…
▲從預防醫學角度,失智症預防得及早。(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李盛雯/專訪報導 在台灣,失智人口根據估計已經超過28萬,且國內調查顯示,有4分之1的民眾認為失智症無法預防,且有高達9成5的人都認為自己有一天可能罹患失智症,國內預防醫學專家、六順診所院長王新民提醒,失智症在台灣幾乎每5年就有倍數成長,且非老人病,近年年輕型失智症越來越…
▲(照/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快到了,對於家有失智者的家庭卻得格外留心!因為國內統計發現,年節期間往往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且在寒冬中走失,意外風險更高。台灣失智症協會提醒建議家屬,過年前最好先做好準備,預先安排活動與照顧人手、更新身分證照片,並熟悉走失協尋的「三不六要」步驟。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去年過年期…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冷氣團報到,家有失智者千萬得格外留心!台灣失智症協會長期觀察發現,失智者對環境改變的調適比一般人弱,有時甚至失去判斷溫度冷熱的能力;更危險的是,冬天一旦走失,失智長者更容易失溫,出門前最好要做妥3大準備。 帶失智長輩外出時,台灣失智症協會提醒,除了應安排兩位以上家人陪同,相互支援以降低走失風…
▲專家建議,颱風天可在家用撲克牌促進失智長者互動。(照/八里療養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颱風天,全台各地失智據點都停止活動,不少家屬這時最頭疼不知該陪伴罹患失智症的家人做些什麼才好呢?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就建議,可以在家裡利用簡單的撲克牌讓失智長者活動,一般人看似單純的心臟病、接龍、十點半等經典玩法,對於失智症長者的認知…
▲失智症的症狀不僅只會出現記憶力的減退。(照/萬芳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念舊?還是失智?一位60多歲的退休大學校長,日前就被家人發現嘴裡老是提起之前的老同事以及學生的近況,但家人心知肚明,老校長早已多年與這些老同事和學生不曾聯繫,偏偏當事人覺得自己曾任大學校長怎麼可能搞錯這些事情,直到家人覺得越來越不對勁,帶著他求診,這才確定已罹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