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呂怡潔 / 台北報導
雙北疫情正熱,甚至蔓延至全台,不少民眾心慌慌,擔心自己是否也染病確診,更有謠言傳出變種病毒與舊的新冠肺炎病狀不一,會出現痠疼痛、結膜炎、咽喉痛、腹瀉、四肢末端變色、頭痛、皮疹等。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經核查後判定為「錯誤消息」。
查核中心檢索傳言中提到的症狀,找到美國梅奧診所醫學中心(Mayo Clinic)關於「較少見新冠病毒症狀」的解釋頁面,其指出新冠病毒最常見的症狀為發燒、乾咳與疲憊,其他常見的還有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肌肉痠痛、發冷、喉嚨痛、流鼻水、頭痛或胸痛。
但是也有一些相對少見的症狀,包括腸胃症狀(噁心、嘔吐、腹瀉)、失去嗅覺或味覺、皮膚狀況改變(皮疹、手指腳趾變色)、混淆、眼睛問題(結膜炎、紅眼)等。傳言中提到的結膜炎、腹瀉、手指腳趾變色與皮疹現象,都被歸類在較少見的新冠病毒症狀,可能會在接觸病毒後2至14天出現,但並非與變種病毒有關。
此外,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近期台灣確診者的症狀為何?對此,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指出,目前已知罹患COVID-19確診個案的臨床表現包含發燒、乾咳、倦怠,約三分之一會有呼吸急促。其他症狀包括肌肉痛、頭痛、喉嚨痛、腹瀉等,另有部分個案出現嗅覺或味覺喪失(或異常)等。
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也表示,傳言圖片中列在變種病毒疫情的那些症狀,在2020年的相關文獻報告多有提及,包含皮膚起疹子、手指腳趾會有會有類似凍傷的症狀,過去都有人注意到。隨著國際疫情延燒、病人愈來愈多,本來比較少引人注意的症狀,很可能因為疫情升溫而更為常見,但與病毒株的變化無關。
呂俊毅強調,新冠病毒所引起的症狀,可能很輕微,如同一般感冒,也可能會變成重症,且病程變化可能很快速。如果民眾出現發燒、乾咳、倦怠、肌肉痛、頭痛、喉嚨痛、腹瀉、味嗅覺異常等症狀,且自知有相關接觸史(如親人朋友確診),就應該積極主動接受篩檢。
如果是足跡曾與確診者在同一時段有所重疊,且可能接觸超過15分鐘,也可以考慮採檢。不宜沒有症狀或僅經過確診者足跡,但時間不長或根本沒有重疊就跑去採檢,以免耗費採檢資源。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