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自由撰稿人
隨著美國主導的氣候峰會登場,與中國大陸的參與,減碳再度成為全球熱門話題,不,它不只是話題,而是攸關人類命運的嚴肅議題。台灣的「非核家園」政策,是造成「高碳家園」的原因之一,因為80%電力來自火力發電,而當今政府在排碳工作上,毫無作為,行政院所謂「能源與減碳辦公室」,去年只開過一次會議。
對,一年就一次,正常狀況應該是三個月一次。
民進黨在一個嚴重空污的島嶼上,做氣候議題的縮頭烏龜,原因無他,只是缺乏解決動力而已。而無動力的原因在於它是一個長期議題,台灣政治是炒短線政治,早就無能於在國政上推出長期佈局的政策。
自中國誓言要在2030年讓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達成碳中和以後,全球氣候環保團體士氣大振,因為北京是一個擅長推動長期政策的政府,體量又大,兼具象徵與實質意義,與持續性宣傳能量。
相較之下,美國政治高度分歧,在氣候議題上尤其明顯,川普與拜登兩朝,對減碳態度完全相反。因此當美國誓言要減碳,並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拜登競選諾言),大家都要打個大問號。是嗎?若4年後或8年後,不愛減碳的共和黨又回鍋了呢?
因此,歐盟在此議題上的角色至關重要,中歐聯手,才是氣候議題的「真領導」,美國其實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兒」,全世界就很感激了。
歐盟提出要在2023年,對全球供應鏈開始徵收「碳關稅」,這是減碳歷史上的重要一頁,它象徵著全球製造業或將進行重整,也攸關各國的能源政策。對依賴出口營生的台灣而言,更可說是生死關頭。
近來大家最愛談的護國神山台積電,以及整個半導體聚落,其實是高排碳企業,因為都是用電大戶。而且,隨著晶片愈做愈小,用電量就愈來愈大。以台灣的能源政策來看,再過幾年,恐怕就要養不起台積電總部。
台積電是優良企業,願意擴大投資於綠能,但全球廠區目前也只有6.75%使用綠能。以它的用電量,完全自用自發並使用綠能,是不可能的,國家能源政策仍是問題主因。
蔡英文知道事態不妙,終於在世界地球日於環保團體面前誇稱,政府已在「積極部署」減碳工作,並在「行政院統籌下開始評估及規劃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的可能路徑」。
蔡式空洞說詞與與華麗辭藻,國人應該也聽膩了,長於宣傳,短於治理的民進黨政府,以及內設「梗圖中央廚房」的行政院倒是解釋一下,「能源與減碳辦公室」為何去年只開過一次會?
而且,減碳目標訂為2050年降到2005年的50%以下,那是馬英九的計劃,該計畫是將核能納入計算,蔡英文自然沒敢提更高的目標,因為不得不仰賴火力發電的能源政策,哪裡做得到?
人口僅2300萬的台灣,排碳量全球排名23,排碳量成長遠高於世界平均,人均排碳量11公噸,還高於大陸,日本與韓國。
若非美國再次重視碳排問題,事態嚴峻的台灣,恐怕還沒「開始評估」,更不會探詢「可能路徑」。對蔡政府而言,唯一的選項是天然氣,能在她自己任內增加燃氣,藉此減少一點碳排,也就功德圓滿了,因為80%的台媒會幫忙綠營吹噓,洗腦民眾。
從產業界的角度來看,台灣再生能源發展不順,綠能並不穩定,早已飽受缺電所苦的產業鏈,向綠能轉型也是雪上加霜。白話說,台灣已逐漸養不起像台積電這樣的吃電巨獸,排碳最大戶的石化業則更是憂心忡忡。
以機車轉型電動車為例,運輸產業佔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為減碳的重要目標。然而賴清德在行政院長任內想推動機車產業的轉型,卻遭到龐大的產業壓力而作罷,因為台灣機車已然太多,小型修車廠隨處可見,轉型成電動車,將影響超過40萬個就業崗位。
可見產業轉型問題之複雜。
排碳首惡,就是能源生產與消費,因此可以預測,減碳只是空包彈,只要能源政策不變,未來3年不會有實質進展。
新聞照來源: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