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周佳旻/台北報導
抓出「偽健康」草莓!每年草莓總苗數達2,500萬珠,因感染炭疽病而損害大約20%,佔500萬株左右,對農民而言是不小的成本負擔,農委會為提升果實食用安全,協助源頭管控病害,而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苗改場)研發的「炭疽病分子檢測技術–巢式聚合酶連鎖反應引子對」,可有效降低病害與生產爛草莓機率。
炭疽病是草莓育苗期主要病害,好發於高溫多濕環境,若有植株罹病,未徹底清園苗床植株發病率高,農民在育苗期間只能頻繁施用藥劑來抑制,病株定植本田後,仍會繼續發病、死亡。
草莓苗多由農民自行育苗繁殖,母株來自本田,最大之隱憂在於難以用肉眼判斷是否潛伏病菌,因此苗改場研發之「炭疽病分子檢測技術」,讓育苗農民快速檢測,確認採種母株的莓苗是否安全未帶菌。
若以健康植株作為育苗母株,有效降低病害發生,6個月育苗期施用的農藥也可大幅減少,提升果實食用安全。經統計指出,國內每年草莓總需苗數達2,500萬株,大約20%因感染炭疽病害而損失,透過新研發的篩檢技術,搭配有效清園管理,可減少500萬株苗的死亡,每株苗若以10元估算,至少節省5000萬元的育苗成本。
目前技術用於草莓田,有870件檢測樣本,提供育苗農民與業者篩選母株參考依據,如果要進行草莓母株篩檢的產銷班或農友,相關採樣及送樣細節請可洽苗改場鐘珮哲副研究員。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庫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