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手機讓每個人可以隨時自拍留念,不過有些人看著自己的露齒微笑照,卻發現怎麼有點怪怪的?仔細端詳才發現,原來是牙齒變長,或是牙縫變得更大,才會對影像中的自己越看越礙眼。此外牙縫變大也造成吃東西容易塞住、清潔不易的困擾;或有刷牙疼痛、對冷水、酸性食物或甜食有敏感的情況,牙科醫師指出,這可能是牙齦萎縮所導致,議儘早尋找醫師評估治療。
當代牙科醫療體系當代牙醫診所牙周專科葉立維院長表示,不少患者可能從外觀發現到牙根外露、牙齒看起來變長、牙縫變大,或是舊假牙出現黑色的邊緣影響到美觀,才意識到可能是牙齦萎縮了。牙齦萎縮的原因,多數是和「牙周病」相關。另外,牙齦腫脹、牙齦發炎流血等牙周病相關症狀,也常常同時發生
根據美國牙周病學會的定義,牙齦萎縮是指牙齦往牙根方向位移,導致患齒的牙根暴露出來,外觀看來就好像是牙齒變長的感覺。牙齦萎縮常見於40歲以上成年人,但年輕人也可能因不良的生活習慣或疾病,導致牙齦萎縮提前發生。
牙齒分為牙冠和牙根兩大部位,牙根因為沒有琺瑯質保護,對於蛀牙的抵抗力比較差,若牙齦萎縮導致牙根表面外露時,容易出現牙齒敏感或是蛀牙等後果。在牙周病的例行檢查中,除了檢查有無牙周病,也會特別留意牙齦萎縮的程度,並且配合X光片評估齒槽骨的狀況,才能有正確客觀的評估與診斷。
導致全口牙齦萎縮的原因有很多,葉立維說,除了最常見的牙周病之外,不當的刷牙方式與牙刷選擇、牙齒排列不整、假牙不密合、因磨牙造成的牙齒磨耗、缺牙,甚至是抽菸或遺傳,都有可能造成牙齦萎縮。
葉立維醫師以一位三十多歲女性為例,有一天她在照鏡子的時候赫然發現牙齒變得很長,牙齦萎縮、牙根底下還顏色加深,因為擔心牙齒會掉下來,於是約診檢查。葉立維表示,問診過程發現病患有長期牙根敏感的困擾,同時發現除了牙齦萎縮外,還伴隨牙根蛀牙的問題。
若直接以樹脂填補蛀牙缺損,除了容易脫落、不易維護口腔衛生,美觀也不佳。此案例建議以「牙根覆蓋術」治療,術中將牙根表面的蛀牙移除,讓健康的牙根表面和自體移植組織與牙肉緊密接觸,採用牙周組織再生凝膠劑與水雷射輔助,術後成功達到完全的牙根覆蓋,美觀與牙根敏感的問題同時改善。
牙齦萎縮跡象通常不明顯,一般人並不容易分辨,建議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才是最好的預防牙齦萎縮方式。經由牙周專科醫師評估牙齦萎縮,可以鑑別牙齦萎縮的原因、嚴重程度和速度,儘早確認風險高的區域,及時在條件允許的位置積極治療,才能避免牙齦萎縮持續惡化。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照/當代牙醫診所
《更多匯流新聞網CNEWS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