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李盛雯/台北報導
「即便失智也沒有脾氣,對人非常隨和」,坐在松菸文創的辦公室,落地窗帶來午後陽光,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和《匯流新聞網CNEWS》正談到他初試啼聲、拍攝失智症公益微電影的心情;當話題帶到摯愛的母親,在人生最後旅程,也經歷了失智的20年,張善政帶笑的臉上,一秒泛淚光。
面對失智家人,張善政一如你我,承受照顧者難以言說的身心壓力;於此同時,台灣65歲以上,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比例之高、速度之快,失智症已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嚴肅議題。
為了讓更多人關懷失智症,卸下行政院長職務轉任台灣大哥大基金會董事長的張善政粉墨登場,以親身經驗演出微電影《找回愛》。
微電影中的失智母親,記憶消逝,無法自理,跑出家門後就找不到回家的路;飾演路人的張善政二話不說,拿出手機,輕輕舉起她的手腕,對著NFC防走失手環感應,透過GPS定位,將資料傳回協尋中心,迷路的母親終於和家人團聚。
▲張善政為關懷失智症演出微電影。(圖/台灣大哥大基金會提供)
第一次微電影演出,張善政印象深刻,除了演電影的新鮮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母親是失智症患者,而且曾經走失。
回憶媽媽走失的情景,即使發生在多年前,一想起,往事如在眼前。
還清楚記得,那天他正帶著外勞在超市買菜,突然接到父親電話,氣急敗壞地說:「媽媽不見了!」母親那時失智但有行動能力,沒想到,一個不注意,媽媽不見了。
急忙結完帳,張善政趕緊從超市出來找媽媽;他家在山上社區,從超市開車回家約15分鐘,他邊開車邊找,心想:社區這麼大,怎麼找?
「謝天謝地!運氣不錯。」就在回家路上,看到一位穿著拖鞋的老太太,熟悉的身影,在馬路上走走走,正是媽媽!他形容找回媽媽的過程「得來全不費工夫」,是「不幸中的大幸」,而有過「媽媽不見了」的經驗,他真的懂,當家人走失,那種心慌的感覺。短短15分鐘的煎熬,一輩子忘不了,所以當他受邀拍攝公益微電影,馬上就答應。
影片上線後,創下高點閱率,他心中卻有無限感觸。
▲NFC失智手環,有GPS定位可預防老人走失。(圖/台灣大哥大基金會提供)
失智者的數量多到超過想像,家中一人失智,其他人都要傷神。失智的人在想什麼?有沒有思考能力?是否能和人溝通?沒有人知道答案。
令人感傷的是,如果有思考能力卻無法與人溝通,豈不更令人難過?「世界上有這麼多人,可是他其實只有自己一個人。」張善政想起英文有一種說法:失智的人,他是慢慢離開你。微電影背後,多少真實人生上演,每個畫面都藏著淚水。
同樣失智,每個人過程不同。張善政的母親從失智到離開約20年,他卻知道有些長輩只有3個月。他覺得自己是幸運的,照顧媽媽20年,媽媽永遠和藹可親,失智也沒脾氣,對人總是隨和;他看到許多朋友的長輩,失智後會幻想或暴力,很難想像,家人承受多少壓力。
情節或有不同,心痛卻是一樣。看著母親逐漸失去語言,失去行動能力,失去記憶,失去生活,一連串「失去親人」的心痛,是失智者家屬必經的過程。這種痛,他懂;害怕的心情,他也懂。
「媽媽失智20年——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也可能失智?」面對提問,張善政一秒都沒想,答案脫口而出:「當然。」
對失智症家屬來說,「如果有一天,自己也失智,該怎麼辦?」恐怕是永恆的提問,張善政也不例外;他做了很多功課,還想出了對策——因為,再不願意,仍有可能,真的有一天。
失智症目前無法治癒,張善政說,他能做的,就是把身體顧好,並時時注意醫療科技發展。
「失智症分先天與後天,先天就是遺傳。我母親去年辭世,舅舅上了年紀,也有失智徵兆;未來我若失智,應該是遺傳。以媽媽為例,後半段人生的十幾二十年,就這樣浪費了。」
但即便有遺傳可能,仍有很大的機率可避免,「為什麼都有遺傳基因,卻有不同差異?這就是後天身體健康的重要。」
為了保持健康,張善政刻意運動,每星期他都會到花蓮鄉間種樹、除草,務農一整天,汗衫濕透,擰出汗水,回到台北經常全身痠痛,但他喜歡這種流汗的感覺。
除了運動流汗,他也避免攝取不健康食物,全方位、有意識的照顧自己,「不管先天基因如何,後天健康要顧好。」在清醒的每一天,去愛,去創造,去付出,去燃燒熱情,在失智來臨前,活出生命的精彩。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跟著張善政做公益》系列8-2/用陽光和愛心發電 用關懷種下希望
《跟著張善政做公益》系列8-3/一日天使獻愛心 陪獨居長輩過年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