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跨國研究報告 幽門桿菌抗藥性升高 政府應拿出因應之道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台大醫院跨國研究報告 幽門桿菌抗藥性升高 政府應拿出因應之道
  • 字級
台大醫院跨國研究報告 幽門桿菌抗藥性升高 政府應拿出因應之道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隨著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細菌的抗藥性日益強大也成為醫界棘手的問題。台大醫院昨(14)日發表跨國研究發現,因抗生素使用過量使得幽門桿菌抗藥性提高,令以往常用的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除菌率大幅降低,因此建議政府應拿出對策有效地監控與控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因胃癌死亡的人有2/3集中發生在亞太地區,在台灣,胃癌更長年位居十大癌症死因之一。因此有必要探討療效更好的治療藥物與早期診斷的策略,以達到降低胃癌的發生率。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吳明賢表示,近年來因抗生素大量增加,幽門桿菌的抗藥性也逐年上升,導致常用於第一線殺菌處方「三合一療法」合併質子幫浦抑制劑、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及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使用1-2週後發現除菌成功率已經低於80%。

在亞太地區的24國中,有176篇文章符合分析的條件,發現亞太地區克拉霉素抗藥性比率為17%,甲硝唑(metronidazole)抗藥性比率為44%,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抗藥性比率為18%,阿莫西林抗藥性比率為3%、tetracycline(四環素)抗藥性比率為4%。

根據不同收案時間的次群組分析結果,研究團隊發現從2000年前至2011與2015間,克拉霉素與左氧氟沙星的抗藥性會與時間成正比;反之,其他3種抗生素的抗藥性則沒有太大的變動。

吳明賢指出,抗藥性會導致除菌效果大打折扣,消化性潰瘍恐會反覆復發,因此必須降低抗生素的使用,另外可使用非質子幫浦抑制劑,目前這不失為既可提高除菌力、也避免抗藥性升高的雙贏做法。

為提供亞太地區各國關於幽門桿菌抗藥性型態的變化及選擇第一線殺菌用藥,由台大醫院吳明賢、劉志銘、郭雨庭等台灣消化疾病與幽門桿菌臨床試驗聯盟成員、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杜裕康、以及澳洲、日本、馬來西亞、印度等各國專家們所組成的亞太幽門桿菌疾病聯盟,透過系統性文獻回顧1990年至2016年期間,與幽門桿菌抗藥性及第一線殺菌處方療效相關的刊登文章進行統合分析。

研究結果也於今年8月3日刊登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腸胃與肝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黃興文攝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