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團結,社會關懷者。
從政的目的絕不是只為了換來一個總統寶座!
社會上對儒雅書生人士型政治人物有一個極大的誤解。
那就是人們總是容易輕信一種定論,認為看似文靜、柔馴、中生代、外表無威脅性質的政治人物,適合擔任國家領導者,甚至許多從政人士,也都這麼認為。
但,這可能就大錯特錯了!
民間、政壇上人稱「剪綵王」、「馬冏2.0」、「雄麻吉」、「Protect 朱」、「台灣版麥特戴蒙」、「砂石倫」、「罪惡之都市長」新北市長朱立倫,一路走來到底成了怎樣的政治人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政治「精算師」。
歷經學者、立委、縣長、黨主席以及校長兼摃鐘,換下洪秀柱女士而將自己推向總統候選人的戲劇性變化,朱立倫為自己及國民黨所創造的際遇,令眾多遵循制度者為之氣結。
首先,我們先把時光拉回 2009年,桃園縣長時代的朱立倫,是當時國民黨明日之星,曾與縣民約定做滿任期。不幸地,2009年9月10日,朱立倫違反諾言,於桃園縣長任期中離,轉職行政院,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行政院副院長。
相隔數月,朱立倫又辭行政院副院長,轉戰2010新北市長選舉。
2009年9月10日至2012年2月6日的行政院為吳敦義院長所領導的內閣,一方面吳內閣兩年期間台灣國際競爭力排比名次分別為第8名與第6名。
另一方面,吳內閣期間全力拼經濟,不僅在產創條例通過後,將營所稅降了8%,讓賦稅優惠不只限於高科技大企業,也讓所有中小企業受到優惠,同時也讓2010年出現10.63%的經濟成長率。此外,吳敦義行政院長任內還推動調整軍公教待遇和兩次基本工資…等等福國利民的優質政策。
經由吳敦義內閣團隊執政績效的助攻,使得接連中途離席的朱立倫,登上新北市寶座。不過,朱立倫並未滿足於此。2014年朱立倫爭取連任新北市長成立競選辦公室時說,下一任會做好、做滿,從此「做好、做滿」與他畫上等號。
即便如此,二次登上新北市寶座的朱立倫開始蠢蠢欲動,違反承諾似乎已成朱式常態。
2015年5月18日,國民黨依循黨內制度,在國民黨初選登記中,洪秀柱完成連署,成為唯一登記參選的候選人。隨後,全國代表大會中無異議鼓掌通過提名洪秀柱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
人,最難克制的就是慾望,嘴巴講起來都頭頭是道,但要壓抑自己的慾望則是三個字,「難難難」!
2015年9月下旬,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秘書長李四川,開始密集約詢黨內人士,討論選情,形成更換洪秀柱的共識。期間曾兩度勸退洪秀柱,但洪秀柱拒絕主動退選。朱立倫表示洪秀柱的兩岸關係主張背離台灣主流民意,成為換柱行動的導火線,經過馬英九及黨內大老的支持,朱立倫主席依制度由國民黨中常會通過後送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取消洪秀柱的總統候選人提名資格。
可惜的是,朱立倫完成中常會決議的洪下案後,竟然完全不顧國民黨的制度,馬上提出原本完全不存在的朱上䅁,言不正、理不順的將自己直接送上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寶座。
這種以私慾為出發點的突襲行為雖然讓朱立倫站上了人生的高點。但是這件事則造成了朱立倫自己以完破國民黨輸票記錄的前無古人(也可能會後無來者)300多萬票恥辱敗績。
更糟糕的是連累了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席次幾乎減半,由64席減為35席;得票數也幾乎減半。也造成了國民黨的政黨補助款大幅減少而嚴重影響了現今國民黨的財務狀況。
筆者冒著危險不避權勢的說,以上幾件的任何一件都會讓朱立倫的人民及黨員信任度歸零,甚至於成為負數。社會上存有一點道德意識的人都了解,在造成這種狀況後必然會自我潛沈一段時間,閉門思過,多作一些對人民、對黨的好事來作為贖罪。
2020年總統大選已在眼前,國民黨黨內提名之爭也正式檯面化。12月25日,不顧2016恥辱記錄的朱立倫在他新北市長任期結束日正式宣布參選2020年總統。縱使國民黨中央黨部對此表示尊重,但是廣大的人民及黨員如何看待這位帶著300多萬票戰敗記錄的參選人?
筆者想了又想,大概只有對手陣營的支持者會拍手贊成吧!
不知聰慧的讀者,有否在朱立倫從政、參選、處理國民黨黨產或黨務等問題過程裡,瞥見朱立倫「無法堅持說話算話」的特徵。
「政治精算師」,或許可解讀為筆者的詞彙誤植,但卻也是民間對朱立倫身心靈的超譯。
美國作家克拉克(James Freeman Clarke)認為:「政客是為了下一次的選舉,政治家卻是為了下一代。」
政治家投入公眾事務的職責中除了著眼於民眾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尚有遵循信念與承諾;相對地,某些「政治精算師」總是不願捍衛制度與群體(如政黨或國家)發展,而是想盡辦法用盡手段,單純只為了繼續保有自己的權位與利益,如此的「政治精算」將會造成政黨本體無法抹滅的嚴重傷害。
這樣的「政治精算師」其實應該要被稱為「政治精算客」才是。
為此,筆者奉勸仍是個「政治精算師」的朱立倫,如果真想團結國民黨、為全國百姓贏得勝利,那麼請先主動與國民黨團結吧!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Wikipedia / Rico Shen CC BY-SA 3.0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