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中佩(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社會系博士候選人)
最近在整理鏡傳媒之前佛心釋出的2016年立委選舉政治獻金資料,剛好看到屏東縣立委鍾佳濱提出政府應收集虹膜等生物資料的草案引發爭議,就順手查了一下,發現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但先說一下,政治獻金雖然我們觀察政治人物行為的重要線索,但政治獻金要導致特定的政治行為中間還有許多複雜的過程,例如遊說、私人網絡、組織關係、政黨立場等等,並不能直接推導說收了錢或沒收錢,就一定這樣那樣。那2016年立委選舉政治獻金資料告訴了我們什麼線索呢?
首先,這幾年因為生物辨識頗夯,所以台灣生物辨識概念股蠻好找的,我將相關股票輸入後,用目前「g0v台灣企業集團母子公司關係與環境社會責任計畫」整理到一半的集團資料找到生物辨識概念股的所屬集團,然後撈出所有集團下面的台灣公司,將這些公司的統編與鏡傳媒的2016年立委選舉政治獻金資料核對,結果如下:
鍾佳濱在2015年12月24日,收了生物辨識重量級集團中興保全下面的博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筆20萬及30萬的政治獻金,博訊科技也捐了50萬給劉世芳,她同樣也連署了鍾佳濱的案子,劉世芳另外也收了中興旗下的立保保全及國產建材50萬及5萬,但其實國產建材的產業類別距離生物辨識較遠,從下面集團圖也可以看出國產建材這個次集團與中興保全這個核心僅有一個公司(金葵投資)進行聯繫,另外國產建材給了蠻多政治獻金給其他藍綠政治人物,也許在房地產、建材相關議題上可以看國產建材的政治獻金有沒有影響。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生物辨識廠商是大聯大,下面幾家子公司品佳、凱悌、光勤分別捐了100萬、200萬、200萬給吳秉叡,吳秉叡同樣也簽了這個鍾佳濱的案子。
原相的政治獻金投資模式有點特別,它不是透過子公司,而是最上層的投資公司迅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去捐,這要抓原相董監事法人代表才抓得出來,迅捷分別捐了100萬給國民黨的徐志榮(就是實習生立院丟水球那個)及民進黨的柯建銘。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政治獻金的影響還要納入非常多的考量,柯建銘第一和竹科廠商的關係一直很好,他收到的竹科政治獻金頗多,原相的比例不高,第二,做為萬年總召,他對議題考量的層次的確會general一點,要說會特別關照生物辨識,還要很多論據,大概分析黨團協商紀錄是一種方式吧。
鍾佳濱的這個案子中,許多連署的立委,有些是沒有收生物辨識集團的政治獻金,比方說不分區立委沒有政治獻金申報。或者有收,但因為和上面提的國產建材一樣,目前台灣的集團領域都跨得非常廣,離得太遠列進來對連署的立委也不公平,搞不好真的就是義氣相挺而已。
另外,許多生物辨識廠商,是沒有丟政治獻金的,要怎麼談這個事情?當然有人會說搞不好沒透過這個管道巴拉巴拉的,但我們就先從有資料的部份談起。基本上,我會認為生物辨識組件供應商,是仰賴國際品牌大廠的訂單,要打通政治關節的地方不多,所以從政治獻金資料來看,生物辨識組件供應商,的確很少有捐獻政治獻金,例如精材是台積電集團,台積電集團旗下公司都沒有政治獻金,最多就是因為差距很遠的集團子公司有捐,例如華晶科是裕隆集團的,但要說裕隆集團捐的錢是因為要影響生物辨識政策,我覺得不能這樣講。
雖然說,生物辨識系統整合商,應該就會有建立政治影響力的需求,比方說要內政單位、機場海關添購相關器材,而目前幾個生物辨識系統整合商,僅有上面講的中興保全有在立院布局,原相有切入系統,但仍以原材料為主,而其它的重要廠商如浩鑫、蒙恬,則沒有政治獻金的資料。
現在來總結一下:
1. 鏡傳媒花資源去監察院砍柴並花人力整理後釋出的這份2016年立委選舉政治獻金資料真的非常重要。監察院真的該被嚴厲譴責,實在非常離譜,這種資料早該全部上網,居然還要人去監察院人工key-in,理應監督其它機關的監察院居然當起政商勾結的保護傘。
2. 由於這份政治獻金資料清得很乾淨,又有統編,很快就能整併重要的資料庫進行分析,尤其是企業集團資料,僅有2016年選舉政治獻金資料庫的話,因為不少集團都用下面的小公司進行捐輸,沒有完整的企業集團資料,是會認為政治人物所收的是許多個別小公司的政治獻金,而看不出大集團的影響力。不過企業集團資料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沾一點邊就認定,仍必須看子公司的產業、在集團內的位置及持股狀況。
3. 這份資料雖然已經是打通部份政商金流的任督二脈,但仍只是我們理解政治獻金與政治人物行為之間關係的起點,要確認給錢造成某個行為中間的過程,還需要更多的問政資料透明化。真的非常奇怪,民眾有不被政府用科技監控的權利,政客才有將自己問政透明化的義務,卻始終把心力放在怎麼加強監控民眾,政客始終只該盡好義務把自己的各種言行公開。
4. 除了一些制度化的改革,我是認為要求作為提案人的鍾佳濱說明清楚自己的提案真正緣由是必要的,鍾佳濱是歷史系的,到底虹膜辨識的提案被質疑後,講的一些「眼睛閉上就拍不到了」、「DNA過於詳細、聲紋恐會隨著年齡變化、指紋則是會長時間留下痕跡,疑慮更大,虹膜就沒有這些問題」、「截取虹膜資料需要『近距離』且在人民同意或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相較之下,虹膜比臉部特徵更容易保密」等對外辯解的科技資訊是哪裡來的?廠商拜訪教的?詢問學者?上網查的?和政治獻金有沒有關係?
延伸閱讀:
【匯流新聞網】三星S8虹膜辨識被輕易破解了,只要照片加隱形眼鏡
【匯流新聞網】行動支付不只指紋、虹膜,未來還能「心電支付」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