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靖麟/國立宜蘭大學兼任副教授
兩年前曾有個機會與時任市府顧問的蔡壁如,討論了文官培訓的關鍵問題,她說北市府正在推動電子化政府,為此請培訓單位設計課程,她看完課程設計後有些疑問?即訓練完後,受訓的人就能達到電子化政府的所需職能?此外,此種類似大學的課表若跟升遷無關,會有學習動機嗎?若只是聽課,有線上課程何需要面授?最後,文官培訓又跟政府效能的關聯為何?
培訓現狀:訓練就是考試,無關資格的訓練較無學習動機
事實上,當時蔡顧問的疑問,也是一般人對政府文官培訓成效的質疑;若不是法律強制規定訓練就是考試,包括;基礎訓練屬於公務員任用考試的一環,未通過者不得任官、非通過升官等訓練者無法取高一官等的資格等。因此一般人接受訓練動機,就在於通過考試,取得相應資格。至於其他訓練就變得聊具一格,專責培訓的機構存在之必要性與意義,自然備受挑戰。
人才是組織資產,因學用落差要透過培訓強化組織競爭力
培訓到底重不重要?或可從正規教育的學用落差看出端倪,政府廣設職業訓練中心依據產業需求培訓職工以促進就業,此也讓各界反思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不可否認的,「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組織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企業培育人才目的,在於開發與提升組織整體能力,透過經驗傳承維繫了組織核心能力與競爭力。這也是1943年美國成立的世界最大人才培育協會Association for Talent Development (ATD)設立的宗旨與存在的價值。面對新問題時,官僚體制常被詬病,老辦法解決不了新問題;而培訓就是要以新方法解決新問題。
現行的學習,在於為學習而學習,老辦法解決新問題
事實上,蔡顧問所提的關鍵問題,點出了政府培訓的學用落差現象,怎麼解決政府培訓學用落差的問題呢?或許翻轉現有的「知識傳授」的排課邏輯,為「問題解決」的課程設計邏輯是個方法。前者係教育部在2005年起開始引醫學院的「行動與問題導向」學習(Action leaning, Problem Solving Leaning)在通識教育中以提升學習動機,雖不如醫學教育可以解決真實問題,但確實能增加師生互動,並請啟發部分同學對於當代世界的認識。迄今,我國教學模式設計深受公式1的指引。
培訓公式1 學習 = 先備知識+問題意識+反思+行動
公式1也廣泛應用到政府培訓課程中,囿於行政指導培訓,只能做到先備知識(prior knowledge)的學習即背誦型知識的學習,效果呈現在受訓人員的講座滿意度,縱然學員百分百滿意卻也與問題解決無涉,於是學習責任由培訓單位承擔,成效不佳與滿意度不高就是培訓單位的責任。
翻轉的學習,在於為解決問題而學習,新辦法解決新問題
爰此本文建議,應按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教學模式,將學習的責任回歸到參訓者身上,教學邏輯在培訓單位由行政指導培訓的角色,轉為提供學習的引領及協助。因此培訓公式上(如下所示),如同公式2,應將「問題解決」設為學習目標,工作所需的知識應由參訓者自行先備學習(prepared leaning),培訓單位則主持反思學習(reflection learning),並與參訓者所屬機關合作規劃行動(action learning),後再與研考單位合作檢討「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情形。最終,培訓單位要將透過學習解決問題的經過,形成個案教材。循環數次後,培訓單位不僅成為智庫,久之研究人員也被培育為善於解決問題的政務人員。
培訓公式2 問題解決 = 學習(先備知識+反思)+行動
結論:改革文官培訓模式,可能是成本最低收效最佳的文官改革
面對政府效能與文官改革議題時,數十年來總是批評政府用人僵化、升遷靠年資等制度缺憾,卻也忽略了培訓的功能與存在之價值。這也可能是我國自1945年成立「臺灣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團」辦理幹部職前訓練及在職訓練迄今,其培訓邏輯與方式似乎仍停留在75年前之原因。
制度改革曠日廢時,此際或許可以透過翻轉文官培訓模式,做為文官向上提升的方法之一。其成本最低,收效可能最高,何不一試呢?
照片來源: Unsplash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名家論壇】黃靖麟/誰敢大膽翻轉政府的舊思維? –對陳美伶主委呼籲的反思
【名家論壇】黃靖麟/雍正有鄔思道當教練,柯文哲的教練在哪? Coaching與Team Learning觀點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