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美當借鏡!陳仁達:自動駕駛不是只帶來失業 - 匯流新聞網

LIFE

日、德、美當借鏡!陳仁達:自動駕駛不是只帶來失業
日、德、美當借鏡!陳仁達:自動駕駛不是只帶來失業

匯流新聞網記者洪雅筠/台北報導

在科技和汽車行業之下,無人駕駛技術被視為未來交通工具的關鍵,但因該技術將可能取代簡單的工作、對失業問題造成重大影響,不乏出現排擠聲浪,台灣智慧綠能產業聯盟理事長陳仁達在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專訪時表示,其實無人駕駛的目的絕非讓人失業,而是增加社會福利,訪談過程中他更談到了一些國家正在擬定的應對方式。

「未來的時代正要來臨,我們該做的就是及早花錢做準備」,陳仁達說,台灣政府應該考慮自動駕駛該如何促使產業順利轉型,並藉此增加社會福利,應抱持樂觀的心情來看待。

陳仁達先舉日本為例,「日本現在也在做自動駕駛,載物的、載貨的、載人的,什麼都能夠放」,他認為日本無人駕駛的應用場域上已經寬闊很多;另外,日本雖面臨嚴重少子化,但政府在接送服務上卻未怠慢,「譬如說鄉下沒有人手、公車班次又不能縮減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就利用無人駕駛來補充接送服務。」

陳仁達表示,發明無人駕駛的目的並非讓人失業,是要增加社會福祉,而加州在這方面就做得相當到位,他舉出加州政府其中一項作法,「盲人因無法滑手機,與大家互動變少,導致身體狀況可能越來越差,但政府不能讓這樣的情況惡化,該怎麼辦?運用自動駕駛。」

陳仁達解釋,加州政府與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合作,透過自動駕駛,每個月載盲人到40分鐘里程以內的地方,讓他在義工的協助下,順利上車、拜訪朋友,等到約定的時間一到再把他載回家,這就是運用自動駕駛增加社會福利的一種方式,「其實每個國家都在思考該如何把這件事情做好。」

當然,自動駕駛除了在接送工作上盡一份心力外,對交通來說也是功不可沒;比如說韓國首爾的交通問題壅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地政府正打算將最內側車道開放給無人駕駛,「因為無人駕駛不需要保持車與車之間那麼遠的距離,利用的效率拉高後,就能在短時間內把大量的車流拉走,這樣就不會塞了!」

不過,陳仁達也談到自動駕駛所帶來的道德倫理問題。如今年三月Uber發生了全球首起自駕車撞死行人事故,針對這起意外,有專家猜測是自駕車感知距離以及車速的問題而導致,也有人猜測是自駕車的程式以及技術未臻成熟,但車內駕駛員未及時煞車的責任,似乎也很難完全不追究。

自駕車的責任歸屬雖還處在混沌的狀態,但陳仁達認為,絕非只用「有人開的時候那個人負責,沒人開的時候就由寫程式的人負責」來判斷,陳仁達說,在準則訂定的這件事情上,德國就做得相當好。

「德國花了兩年的時間討論自動駕駛的倫理準則,規定工程師該如何寫程式,不能依照自己的價值觀,甚至其他國家的自動駕駛車開到德國境內,也得遵守這套倫理準則」,這不僅對自駕車的發展帶來莫大助益,更幫助德國成為自動駕駛的領頭羊。

陳仁達坦言,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速度超乎想像,但台灣在這部分卻相對地步伐較慢,讓人擔憂產業在轉型之際可能會碰上不少衝擊,甚至會再次出現先前Uber與小黃之間的爭議。

在迎接新形態的產業與科技時,總會有陣痛期,但以上述這些國家的作法為借鏡,思考如何運用無人駕駛增加社會福利,才能讓台灣在真正開放無人駕駛後,不會面臨招架不住的窘境。

陳仁達說,「未來的時代正要來臨,我們該做的就是及早花錢做準備,從5%、10%、20%慢慢轉過來,讓那天真正來的時候,整個社會不會就此崩潰、不會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電動車之戰誰勝出?是光陽還是Gogoro?陳仁達: 走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陳仁達談自動駕駛發展:技術到位時 想擋也擋不住!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CNEWS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