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打完新冠疫苗之後,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未必是疫苗害的!一名35歲女性日前在接種新冠疫苗後開始出現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持續二週未緩解,她直覺認為是疫苗的副作用,趕緊到診所就醫,可是接受一系列的心臟與胸腔檢查後都發現沒有明顯問題,查無原因令她更加煩惱,仍然覺得是疫苗導致自己不舒服,擔心會不會是好不了的嚴重後遺症,結果吃不下、睡不著,到身心科求助才知是過度擔心疫苗副作用發展為憂鬱症狀。
收治病人的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陳文建表示,女子因為擔心副作用,壓力反而導致她情緒低落,甚至吃不下、睡不著,最後診斷為壓力下的焦慮反應,原因就跟她對疫苗副作用的過度擔心有關,進而從容易恐慌進展為憂鬱症狀,心理與生理又互相影響。
還好的是,女子在醫師開立藥物調整病患心情,三個禮拜後,心情就明顯放鬆,且身體方面的不適也得到緩解。
陳文建表示,新冠肺炎疫苗是新型疫苗,副作用因不同廠牌、個人體質而異,面對這股不確定性,民眾懷抱擔憂是正常的,但部分容易焦慮的民眾,如果不能適時排解這份不安,嚴重者可能影響心理健康。
陳文建門診就增加許多對疫苗副作用感到憂慮的患者,多是在接種後,對身體的小變化變得敏感,或因不舒服的感覺遲遲未緩解,而越來越擔心,常見於本身是焦慮體質或是性格屬易操煩、緊張者。
不是所有對疫苗副作用感到焦慮的人都是心理問題!但陳文建提醒,如果施打完疫苗的不適遲遲未恢復,又檢查不出問題,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演變成吃不下、睡不著時,就要小心同時有身心疾患的可能。以典型的恐慌症和憂鬱症為例,前者常會放大身體的各種訊號而焦慮不已,症狀至少持續一個月;後者則是持續低落或對事物失去興趣二個禮拜,並常有睡眠、胃口改變或負面思考。
陳文建強調,像該名女子一樣,查無身體病症,但過度擔憂造成的情緒反應已嚴重影響生活者,便可嘗試情緒調整或用放鬆藥物緩解憂鬱、焦慮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必要時,亦可輔以心理諮商治療。常理來說,疫苗副作用不會持續太久,因此當專科檢查排除生理問題卻仍有不適時,可與醫師討論是否安排身心醫學科就醫,確認是否為心理壓力所導致。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快檢查手邊藥!市占率5成「高磷酸鹽血症」藥驚現黃色斑點 回收350萬顆
陳時中搬白板「算給黃珊珊看」 春節10+4檢疫旅館多出萬間房、多賺2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