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痠、手麻誤認五十肩 37歲的他竟是年輕型巴金森病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肩痠、手麻誤認五十肩 37歲的他竟是年輕型巴金森病
肩痠、手麻誤認五十肩  37歲的他竟是年輕型巴金森病

▲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推出首支巴金森單曲MV唱出患者心聲。(照/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巴金森病症狀,不只有典型的「顫抖」而已。一名現年40歲的高階主管,3年前就陸續出現肩膀痠痛、右手發麻等現象,一開始誤以為是五十肩發作,跑到骨科就診,治療後卻不見改善,甚至還開始出現右腳步行遲緩、手拿東西不穩的狀況,轉診至神經科才確診為巴金森病。

巴金森病不是專屬高齡者的「老人病」,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吳瑞美指出,目前5到10%病患確診年齡不到40歲。除了顫抖以外,動作變慢、肢體僵硬、無力、字越寫越小等,也都是巴金森病初期常見的症狀。

吳瑞美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常忽略,年輕型與老年型巴金森病初期症狀表現有差異,年輕型患者初期比較不會出現顫抖症狀,反而多表現於肢體動作上,例如肢體僵硬、動作異常等,因部分症狀易與五十肩、腕隧道症候群或其他疾病混淆,臨床高達3成患者會先求助復健科、骨科等,導致無法即時對症下藥、延誤治療時間。

醫師臨床觀察,年輕型巴金森病患者比起年長患者,更容易出現自我封閉的狀況,因為中壯年正值衝刺事業、成家的重要階段,一旦確診巴金森病,對個人與家庭的衝擊都是一大衝擊,據統計,逾4成巴金森病患者併發憂鬱症。

吳瑞美說,憂鬱症多發生於患者「剛確診」及「病程後期」時期,除了與疾病造成左腦功能變化有關外,更因多數人一開始對巴金森病不瞭解,確診當下震驚、害怕等情緒交雜,再加上社會、家庭不理解外在賦予的壓力,更容易使患者沉浸在低迷的情緒中,進而與世隔絕、併發憂鬱症。此外,有研究顯示,年輕患者及有「僵硬」與「動作遲緩」症狀明顯的患者,比起一般巴金森病患更容易罹患憂鬱症 。

吳瑞美強調,巴金森病的腦功能損傷為不可逆,若沒有及早發現、治療,恐加速出現動作障礙、喪失行動能力,更有可能失去口語表達能力,但只要及早發現、按時回診治療,便能維持正常生活,目前已有多種治療方式,可依不同症狀,延緩疾病惡化。

為提升年輕族群對巴金森病的認知,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及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今(10)日發表首度跨界與歌手賴薏婷合作,創作專屬巴金森病的單曲MV「勇敢每一天」(https://youtu.be/i5_XlQwBp0Y);歌詞及MV拍攝情境皆寫自病友故事,強調了解疾病才能減少社會對巴金森病的誤解、幫助病友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

照片來源: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提供

«相關新聞»

【有影】驚!太陽穴冒出「滲血腫包」 她誤當青春痘其實是腫瘤

【有影】上課一半尿失禁、跑百米龜速 他拖7年才知是要命罕病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