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藥產業面臨3困境 台灣東洋林全:應有完整研發、生產、銷售策略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台灣製藥產業面臨3困境 台灣東洋林全:應有完整研發、生產、銷售策略

台灣製藥產業面臨3困境 台灣東洋林全:應有完整研發、生產、銷售策略


台灣製藥產業面臨3困境 台灣東洋林全:應有完整研發、生產、銷售策略
 5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盛雯/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 (4105-TW)董事長林全今 (12) 日受邀參加「40有成 藥向國際」論壇,他明確指出,台灣製藥面臨三項問題,分別是高度管制產業、產業鏈薄弱、專利藥與學名藥體系,若要產業成功,需要搭配包括研發、製造生產與銷售在內的發展策略。

林全表示,談到製藥產業的發展,是業界本身的問題,但若談到政策,將涉及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雖說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發展和與政府對應的政策,但台灣的製藥產業有項《醫藥發展條例》,這是其他產業沒有的,就像台灣最成功的半導體產業,也沒有半導體發展條例,可見政府相當重視製藥產業。

林全指出,從《醫藥發展條例》前身《西藥發展條例》來看,一開始是專注西藥研發,希望透過政府創造的動作,讓西藥研發能夠發展起來,但後來條例逐步修改,今天的《醫藥發展條例》也讓產業看到看到範圍已經從西藥研發到各個領域。他認為或許這是政府希望產業著重的重點,但值得業界深思的是「什麼才是有效的產業發展政策」。畢竟產業發展主要是靠業界與政府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協助市場清除障礙,像是提升透明度、減少不確定的風險、鬆綁法規,另外也可增加投資機會,如補助基礎研究、投入國發基金、邀請台商挹注等,讓業界有基礎往下一階段發展。

林全以補助基礎研究做舉例,他指出,目前全球匱乏抗生素,若沒有新的抗生素出現,抗生素將產生抗藥問題。但是許多大製藥廠都因為成本高、獲利低而沒有開發意願,最終只得靠小藥廠來做。就拿美國來說,很多公部門支持非營利基金做基礎研究,但這些研究成果最終就被帶走、申請專利,然後商業化及計價售出,讓原先助力產業的初衷意義降低。

林全認為產業發展政策應符合比較利益原則,不然即使政策看起來對產業有幫助的效果,但也不代表一定成功!好比說中國花很多錢搞半導體,有的有成功、有的沒效果,在戰術上來說是有效的,但對戰略而言是失敗的。林全也以台灣正夯的風電產業為例,業者要將哪一部分產業在地化可以透過市場檢驗,政府則有計劃掃除市場障礙、解決問題,產業將能慢慢扶植起來。而製藥產業有研發、製造、生產和銷售各種層面,但產業鏈不見連得起來,「台灣的西藥成功研發,但缺乏國際通路,在銷售方面,可說是最弱的」,若沒有務實途徑,光是鼓勵,還是做虛工而已。

林全表示,製藥產業是介於健康權益和醫療權益的高度管制產業,與其他產業相比,還需涉及衛福部與經濟部兩部會,很多時候不只要看管制還要看發展,常面臨與兩部會無休無止的協調,麻煩程度更上一階。再者,製藥產業鏈從研發到銷售所需人才眾多,但不同領域所需要的專業不同,整理產業鍊發展相對來說會薄弱許多。另外,台灣有專利藥與學名藥,但健保費用給兩者的比重為7:3,可是學名藥在國內製藥產業占比最高,也是最大利潤來源,形成二元體系,因此林全認為如何將大部分以學名藥為主的台灣產業建立起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最後,林全提到,製藥業可以分成大分子、小分子、精準醫療等領域,但台灣在前兩者已經錯過時機,要趕上國際將非常辛苦,不過在精準醫療、再生醫療方面,大家都還在仍算在起跑點上,或許對照、借鏡高管制金融產業發展經驗,透過生技沙盒機制把法規再稍稍鬆綁,即可創造比較利益,台灣的製藥產業或許不用再苦苦猛追,而是開創一個更有前景的生技產業未來。

新聞照來源: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東洋Q2法說會  侯靜蘭:透過三大成長動能帶領公司邁向國際

台灣東洋每股配現金股利3元 營運報雙喜 林全:以前瞻性眼光專注本業發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