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丟掉幻想 準備統一? - 匯流新聞網

VIEWPOINT

【雁默專欄】丟掉幻想 準備統一?
  • 字級
【雁默專欄】丟掉幻想 準備統一?

雁默/自由撰稿人

過去十天,「二十大」是全球矚目的焦點,尤其是西方,任何會議細節都能做文章,堪稱目不轉睛,也只有英國的亂局能稍稍轉移人們的注意,這裡誕生了有史以來最短命的首相,習近平卻突破了任期限制,勢將長期執政,迎接下一個10年。

總括而言,「二十大」釋放的訊號是: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這句話近年在對岸網路上流傳已久,出自毛澤東,以憤怒姿態看待美國霸凌中國的大陸網民頻繁引用,而這股憤怒不只針對美國,也針對中國社會各階層主張對美讓步以爭取發展時間的「綏靖派」,更針對凡事指責中共的「恨國黨」。

全球各界都認為習近平第三任期的主要特徵是大權獨攬,定於一尊,然後從這個基本特徵上,散布各種繪聲繪影的推論,包含經濟面,內政面,意識形態面,地緣政治面,大國博弈面等等。

確實,這是一個強人政治的新階段,也是北京真正走向「丟掉幻想,準備鬥爭」的開始,特別是對美國,與它所代表的單極霸權時代。

「二十大」發表的宏願,範圍很廣,台灣人最關心的自然是對台政策 —— 要打仗了嗎?

美國打「台灣牌」,甚至打「台獨牌」,民進黨唱和,甚至出讓自主性給美國,是大陸民眾以壓倒性佔比主張武統的主因。

「二十大」閉幕前後,美國務卿布林肯,台國安局長陳明通接連示警,布林肯強調中共將於2027年前出兵佔領台灣,陳明通則認為2023年對岸就會「以戰逼談」。

淡大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預判,2024年前北京將「以靜制動」,兩岸不會發生戰爭。但「2024年到2027年」北京就會有動作,因為屆時習近平面臨第4屆的問題。

簡單說,接下來5年兩岸問題會出現巨變,個人認為,10年內必統,關鍵字是「逼」。另外還有一個關鍵字是「區域」。

陳明通的「逼談」,也不是什麼創見,近年只要對台海問題稍加關注,即知北京不會貿然動手,一旦出手就要達標,而在出手前,非武力的各種施壓是必然的。

關於台海問題,我們總是專注於中美台三方的架構裡,但事實上,整個東亞區域都是「關係人」。突破窠臼看問題,「台海有事,就是區域有事」方為實況,而這也才是北京思考台灣問題的大局觀。

只有讓整個區域都形成基本共識,大勢才會倒向中方,也才能有效阻卻美軍介入。整個西方,畢竟是「遠水」,除了美國,其他國家無論從實力面,或利益面,都不足以介入台海衝突。因此,東亞區域才是北京的思考重點。

以下先從中美雙方的較勁策略看,再考慮區域國家的角色。

逼,是中美雙方交手的動態過程,與其說是北京逼台北,不如說是「華盛頓逼北京逼台北」。按過往經驗,中共會採取的應對方式,簡單說就是「美方動,中方才動」,「美方不動,中方就不動」。

在習近平組了「戰鬥內閣」後,比較合理的推估是,中方會精準計算反制的力道,隨著美方每次的挑釁而加大回應規模,讓周邊國家漸次適應局勢的升溫,並與中方達成不介入的默契,斷了美方出兵介入的念頭,成則交易,不成則開戰。

簡言之,未來五年一盤棋,美方會複製「烏克蘭經驗」,逼北京對台灣動手;北京則會迴避「俄羅斯經驗」,不搞奇襲,而是借力使力漸次升溫局勢,讓大勢倒向中方後,才會攤牌。也可以說,中方就是不會按照美方的節奏起舞,而有自己的步調。

周邊國家都是促談促和的立場,而這也是中方反制美方蓄意製造事端的有利靠山,最終整個局勢就是導向「中國被逼出手」,沒有任何第三方國家願意介入。對中方而言,最好的狀況甚至是周邊國家一齊逼台灣走上談判桌,以規避區域動盪。

未來10年,東亞加上印度這整個區域,仍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區,經濟力量會促使各國強調和平解決爭端,但美國的立場卻是破壞區域和平。

只要中方能爭取到區域國家一致反對美國鬧事,並形成共識,台海問題不是沒有可能透過整個區域的力量和平解決,而這是最好的結果。即便這套策略效果不如預期,最起碼,北京被迫動手也能得到區域國家的諒解,最大程度卸去不必要的阻力。

誠然,美國對東亞國家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力,要取得對中方有利的共識,並不容易,這就考驗華盛頓的智慧,如何在打台灣牌的同時,又能避免區域國家的反感。

類似「裴洛西事件」這樣的險招,美方若夠聰明就不會再玩第二次,因為其明顯拉遠了美國與東亞國家的距離,讓東亞國家更堅定於中立立場。美方現在想在東亞拉幫結派,幾乎已不可能,除了日本還會擺出抗中姿態外,連韓國都搖擺。

不過,美國的「反華需求」已然失控,白宮再難理性處理對華問題,戰意滿滿的「台灣政策法」,在戰略上純屬昏招,大概率會促成東亞國家同情中方,方便北京與東亞國家達成「反挑釁」的共識。

因此,接下來的局勢,不但要關注中方對美方挑釁的反制,也要密切關注周邊國家的態度,而北京的反制,會逼著周邊國家不得不表態勸和。這就叫做「借力使力」。

台灣與周邊鄰居都沒有邦交,因此這些國家不會直接逼台灣上談判桌,而可能會共同表態,催促中美雙方「以談代戰」。在這個冗長的過程裡,日本若仍高調挺美,會發現自己在東亞地區漸趨孤立。韓國,則會保持搖擺。

台灣在中美對峙的過程裡有沒有角色,端視屆時的執政黨採取什麼立場,倘若「靠美如故」,自主性全無,那就沒有角色,一切聽美國發號施令;但若往中間移動,就會成為關鍵當事人。

屆時的中華民國總統,或許會高調要求西方介入,美方也會協調歐洲以制裁恫嚇中方,但只要還沒開打,恫嚇就僅止於恫嚇。重點在於,歐洲現在的狀況,根本無暇他顧,未來五年能否從俄烏衝突的破壞下復甦,前景並不樂觀,而美國也有換屆的可能變數。

在軍事上,朝鮮近來動作頻頻,展現的是牽制日韓的能力;越共總書記訪華,一般預測是談南海行為準則,這是台海問題裡的關鍵,也是中方與東南亞國家因應變局的舖陳。簡言之,東北亞有朝鮮與俄羅斯的存在,讓日韓投鼠忌器;東南亞則會與中方逐漸達成默契,為求經濟利益,而在台海可能的衝突中避險。

即便發生台海衝突,其樣態也會與俄烏衝突非常不一樣,軍事將是最後階段,一切非武力較勁都會先發生,由局勢發展決定戰爭與否。

有論者認為,若川普重返執政,有可能循和平途徑,將台灣賣個好價錢給北京。此論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川普的特色就是不穩定,預測其行為不宜過早。

逼,會是「形勢使然」,而不是靠言辭促談,中方在區域內的外交,經貿與軍事實力,將主導局勢走向。所謂「台灣矽盾」,很難發生什麼作用,因為這完全不在美方的計畫裡,台灣半導體業,美國是想整碗捧去,讓不是留在島上作為禦外長城。

至於還有人期望的「中國崩潰」,無論崩與不崩,都不會導向台灣獨立的結果,習近平的戰鬥內閣,想確保的就是「不崩」,即便要崩,台灣也難倖免。

隨著局勢的發展,台灣會發現原先的設想,沒有一個靠得住。那些喊「不投降」最大聲的,肯定會避免自己做砲灰,跑為上策。

因此,接下來10年,丟掉幻想,準備統一,想好和平路徑,方為上策,只有台獨才有投降的問題,根據憲法,兩岸本來就該統一。

圖片來源:CNEWS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雁默專欄】該封存30年的是疫情破口陳時中

【雁默專欄】晶片禁令 —— 手指著中國,槍抵著台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