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儒專欄】肌肉脂肪變性:一項新的死亡風險關鍵評估因子 - 匯流新聞網

VIEWPOINT

【王啟儒專欄】肌肉脂肪變性:一項新的死亡風險關鍵評估因子
  • 字級
【王啟儒專欄】肌肉脂肪變性:一項新的死亡風險關鍵評估因子

王啟儒/健康管理師、資深醫藥公關

一項來自北美放射醫學會期刊《Radiology》的最新研究顯示,無症狀的成年人肌肉中,若發生脂肪大量堆積,意即肌肉脂肪變性,與發生身體重大不良事件和死亡的風險有所增加。

目前常用的BMI指數,僅適用於身高與體重的計算式。但BMI相同的人往往身形體態相差甚大,無法精準地反映身體成分,如過去連勝文與林書豪的身高體重就被拿來做比較。因此醫學上多利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的影像掃描,如身體組成分析更能全面地反映身體的成分。

身體組成分析(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通常用在了解自己身體裡的蛋白質、骨質、脂肪、水分比例等,繼而準確測量脂肪量、肌肉量與體脂率的變化,用以了解一個人的健康,及評估一個人是否肥胖、水腫與營養狀況。常見的指標如:體脂肪率、體水份率、內臟脂肪指數、肌肉量、BMI、骨質量…等。

生理上,體脂肪可區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皮下脂肪分布於皮膚下層,除儲存能量外,還能維持體溫;內臟脂肪則圍繞於器官周為,主要儲存於腹腔及肝臟,可保護器官外,但若堆積過多內臟脂肪,容易發生代謝疾病的風險。

由於人體老化,脂肪堆積會有時會發展成另一種情況,即脂肪在肌肉中發生了脂肪變性(Myosteatosis)。此情況通常發生在罹患了某種疾病時,即病人於接受影像學檢查時才會發現。而對於無症狀者或無疾病患者,通常知之甚少,健康危害亦不了解。因而,以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的影像檢查,仍是評估肌肉脂肪變性的最佳檢查方法。

對此,比利時醫學專家Maxime Nachit博士試圖確定肌肉脂肪變性和死亡風險之間的關聯,同時研究內臟脂肪、肝臟脂肪變性、肌肉萎縮和肥胖與死亡之間是否有所相關。

Nachit博士團隊進行了平均8.8年的隨訪調查,收集了從2004年至2016年間接受過大腸直腸癌常規檢查但無症狀共計8,982名成年人腹部CT掃描的身體組成影像數據,並針對了主要不良事件如心臟病、中風或動脈瘤與死亡相關發生率進行了多變量分析。

研究數據顯示,在平均57歲的8,982名受訪者中,共有507人在隨訪期間死亡。507名死亡案例中有434名(86%)發現身體組成有異常的情形;其中278名(55%)發現了肌肉脂肪變性,且10年絕對風險為15.5%;其他風險則為肥胖(7.6%)、肝臟脂肪變性(8.5%)、肌肉萎縮(9.7%)。

研究成果說明,雖然內臟脂肪和肝臟脂肪變性雖然也存在與死亡風險有高度相關,但肌肉脂肪變性的關聯性仍是最高的。且與肌肉脂肪變性的死亡風險與吸菸或患有2型糖尿病的風險相當,值得重視。

Nachit博士最後表示,此項常規的腹部影像掃描的身體組成分析檢查中的肌肉脂肪變性,未來可做為無症狀成年人預測死亡風險的關鍵因子,也可做為健康狀況變差的生物標誌。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王啟儒專欄】打電話超過30分鐘 可能會增加高血壓風險

【王啟儒專欄】恢復大腦處理氣味的信號 可對抗憂鬱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