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血、山林是家」 8千人怒吼撤亞泥 - 匯流新聞網

NEWS

「土地是血、山林是家」 8千人怒吼撤亞泥
「土地是血、山林是家」 8千人怒吼撤亞泥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少筠/台北報導

「看見亞泥,搶救太魯閣」大遊行25日集結8000餘民眾齊上凱道,要求「撤銷亞泥、礦業改革」,同時以Truku(太魯閣族)俗諺「土地是血、山林是家」表達在地原住民的心聲,盼政府重視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所有權。

今年3月20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排定修正《礦業法》的前一週,經濟部僅以3個半月審查、火速核發全台面積最大的亞洲水泥公司新城山礦場、20年的礦業權展延(有效期限至2037年11月22日)。當時環團認為此舉與過去礦場展延審查約需1至2年相較,明顯放水,遂與當地居民共同發起「撤銷亞泥非法展延,捍衛太魯閣」連署,其訴求包括:撤銷亞泥新城山礦權違法展延,依法踐行相關程序後再行審定;修正黑箱《礦業法》;礦權展限須踐行《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之程序;礦權展限須重作礦業用地核定;建立並落實當地居民程序參與;礦業開發審查資料進度全面上網公開。

「土地是血、山林是家」 8千人怒吼撤亞泥 11

而在《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本月10日罹難後,友人傳出他上(5)月重返花蓮進行空拍、並感嘆「亞泥越挖越深」的訊息,使此案再受外界關注,更讓連署人數在短短幾日內突破21萬人。然而,總統府、行政院雖隨民意走向頻繁回應,卻未實際正視亞泥違反《原基法》第21條之事,不僅經濟部以「亞泥展限查無不法」回應,立院臨時會也未將《礦業法》排入議程中,「看見亞泥,搶救太魯閣」遊行於焉誕生。

環團原預期至多3000人參加,結果總計近8000人到場,包括亞泥礦區所在地的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100多名原住民,以及同屬執政黨的民進黨立委高志鵬、蘇治芬、林淑芬等。此外,《看見台灣》中一幕苗栗縣灣寶地區農民彎腰種西瓜的場景,該社區居民也帶著上百顆西瓜來到凱道,免費分送給與會群眾,並自發地協助會場進行垃圾分類,用行動展現愛護島嶼的心。

20170626_7
▲熱心的民眾協助垃圾分類,讓上千人的遊行集會也未留下半點垃圾。(記者王少筠攝)

立委輪番上台發言時,高志鵬承諾,將積極爭取在第二次臨時會排審《礦業法》,「若不修法,任何政黨組成的政府都等著被推翻!」他表示,第二次臨時會原定由財政委員會審查「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但「理論上也能在經濟委員會審查《礦業法》,」因此他希望政院能儘快送法案進來;若來不及,也可就政院目前在立院有關「原住民採礦知情權」的條文進行修正動議,或是以自己的修法版本作為委員個別提案。

自3月間就持續在立院質詢與提案、要求撤銷亞泥採礦權展延20年這項行政處分的國民黨立委鄭天財Sra Kacaw指出,是否將《礦業法》納入臨時會的討論事項,完全要看民進黨的意思,「他(高志鵬)必須先說服他們黨團啊,」但如果民進黨以政院版本還沒送進來就不排審,「我認為那不是理由。」鄭天財表示,「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也沒有政院版本,「他們還不是要審?」

20170626_6_1
▲右為參與遊行的國民黨立委鄭天財Sra Kacaw。(取自鄭天財臉書)

不過,國民黨立委陳宜民則認為,亞泥展延問題確實重要,但我國憲政制度設計中,臨時會的意義在於解決國家面對重大急迫的狀況,而非常設委員會。他表示,這個會期已首度出現3次臨時會的情況,且全都如民進黨挾人數優勢之意,安排了他們亟欲通過的討論事項,「如果再把這個案子加進來,他們真當立法院是民進黨立法局嗎?」

陳宜民進一步指出,亞泥的礦權展延是在民進黨執政下發生的事,主管機關明知《礦業法》修法在即,對環保署立場亦心知肚明,卻獨排眾議、以迅雷之姿核准亞泥案,「礦業局效率驟然提升,令人懷疑只是配合廠商需求。」如今,齊柏林的一句話撼動了社會,喚醒國人對土地的關心,卻更加突顯民進黨的荒謬。

這場遊行約在晚上7點落幕,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21萬人連署與8000人上街,就是在展現民意,呼籲政府不要放任經濟部暗度陳倉。而向來被稱作「民進黨孤鳥」的林淑芬也在臉書指出,亞泥案所代表的,是國家在人民和財團之間,選擇了後者、捨棄了環境正義,「動搖的是對民進黨執政的信任,而不是單純一次性的政治危機而已。」

經濟部在遊行後回應,為呼應社會各界對《礦業法》修正的期待,已著手修改法案相關內容,並將儘速提出修正版本及辦理後續跨機關協商與召開公聽會。至於有關亞泥礦權展限,經濟部則表示,亞泥新城山礦場展限程序確實沒有違反現行法規,但將會在《礦業法》修法後補辦環評程序;而監察院業已立案調查,礦務局將依法配合調查及約詢。

20170626_8
▲與會的群眾靜坐聆聽原民歌手巴奈與那布的音樂表演。(記者王少筠攝)

延伸閱讀:
【匯流新聞】原住民族語列國家語言,立委鄭天財:是個感恩紀念的日子!
【匯流新聞】「外籍專才法」初審,綠營孤鳥林淑芬再槓自家立委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CNEWS、鄭天財辦公室提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