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五 Fri. Dec. 27,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化療 (Page 4)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年長的乳癌患者,抗癌過程得留意冒出「心」危機,雪上加霜。國內專精於乳癌治療並長期於台東服務的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魏銓延提醒,國內乳癌患者有7成靠化療保命,但傳統小紅莓藥物常累積心臟毒性,引發心衰竭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年長患者心臟功能不佳的發生比率不低,除需密切追蹤,也可考慮用新型化療替代。 在台灣,醫界最新統計數字,每1年罹…
▲受惠治療藥物進步,大腸直腸癌晚期也有治癒機會。(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當從醫師口中聽到自己罹患大腸直腸癌時,別慌張,就算診斷是晚期,也有「治癒」機會!受惠於藥物的進步,現在病人可用武器越來越多,長庚醫院體系院內研究就發現,即便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若能適時接受治療,仍有痊癒機率,以已轉移肝臟者為例,該院統計若能進一步縮小…
▲台灣人早期胃癌發現比率遠輸飲食習慣相近的日韓,醫師點出最大問題癥結在於篩檢。(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明明飲食習慣差不多,台灣的胃癌病人,相較於鄰近的日本、韓國兩地,卻有著「為時已晚」的要命落差,日韓早期胃癌占比高達6到7成,台灣卻不到3成,國內抗癌名醫、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以書以多年經驗直指,關鍵在於國人40歲…
▲隨著乳癌治療技術進步,患者接受治療期間旁人甚至察覺不出來。(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接受乳癌治療,照樣可以工作上班、甚至連同事都察覺不出來妳有什麼變化,沒錯!顛覆過去乳癌患者手術後「少奶奶」的宿命,甚至化療必定掉髮的刻板印象,國內乳癌名醫、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說,受惠於整形式保留手術及溫和化療,現今的乳癌治…
▲目前高精準性的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副作用減輕,且有穩固的療效。(照/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出現反胃、嘔吐的症狀,57歲的翁先生3年前因為出現這些一般人眼中的「小症狀」就醫,沒想到檢查卻赫然發現肝臟已有一顆7公分大小的腫瘤,確診為小細胞B淋巴瘤,且在進行化學治療之後,肝腫瘤反而變大為9公分,最後在醫師建議下,使用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想要徹底遠離胃癌,有些過時的舊觀念得拋開。(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在台灣,每年都發現接近4千名胃癌的新患者,有些關於胃癌治療的過時觀念得趕緊打破、丟到垃圾桶去!其中影響最大者就是別再誤以為「化療藥物副作用大」了,三軍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詹德全強調,研究顯示,晚期胃癌患者如果積極使用化療藥物,生活品質其實遠比只用支持性療法…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女性聞乳癌色變,特別是年紀輕輕就得到乳癌,無疑是晴天霹靂,更不用說在人生最盛年被宣告晚期乳癌,往往讓患者在治療之前卻步,錯失黃金時間。 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全體乳癌患者中,50歲以下診斷出乳癌比例約34.4%,其中5.2%的女性處於晚期乳癌。 臨床上一名45歲單身婦女,三年前得知自己罹患乳癌,卻因為無法面對化學治療可能…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推動「癌因性疲憊症」醫病共享決策表。(照/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醫病共享決策」已經越來越常見,醫病透過溝通、交換資訊,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法,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今(26)日宣布推動「癌因性疲憊症」醫病共享決策表,透過簡單圖卡,幫助癌症患者更了解疾病本身、改善方法和各種藥物的優缺點,以…
▲受惠手術、藥物進步,台灣腸癌治療已邁向慢性病化。(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陳鈞凱、張華安、吳亞樺/專訪報導 大腸直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首位,每年約有1萬5千人罹癌,是最叫人聞之色變的癌種,所幸受惠抗癌療法進步,國內臨床經驗,只要積極治療,晚期腸癌病人也有可能完全痊癒,治療腸癌已經慢性病化,且過去最叫病人難熬、挨一針得躺一周的坐「化療監」現…
▲榮陽團隊研究發現,化療這樣搭配,能讓卵巢癌患者的疲憊指數、生活品質更為穩定。(照/黃奇英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卵巢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的癌症之一,發生率、死亡率雙雙高居女性罹癌的前十大,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合作歷時2年研究發現,卵巢癌患者在接受化療時,如果能同時接受癌因性疲憊症治療藥,能明顯改善癌症預後。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5月的台灣癌症聯合學…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中醫中藥可以改善。高雄長庚中醫研究團隊利用文獻整理發現,桂枝加朮湯、芍藥甘草湯、濟生腎氣丸等中藥複方,可抑制發炎物質來減輕神經症狀,運用在臨床也獲得良好療效,成果刊登在2月國際期刊「醫學補充療法」。 化學治療過程中會發生很多副作用,週邊神經病變發生率約30%,症狀輕微會出現末梢麻木,嚴重則出現遲鈍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