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分析報導
Apple Pay正式在台上線之後引起各家電視媒體進行大篇幅專題報導,探討層面從「消費方式大幅改變」、「國內外行動支付之爭」、「中國與台灣兩國行動支付現況比較」、「無現金時代正式來臨」等都有,究竟當初眾人引頸期盼的Apple Pay正式上線後對台灣造成的影響何在?
回想金管會以及銀行業者當初對於Apple Pay的態度,對於金管會來說,由於Apple Pay在個資和交易資訊處理上「有所保留」,加上金管會在Apple Pay開放之後後續要處理的手機信用卡監管機制等造成金管會有所顧慮,再來,央行又半路殺出,提出5大點建議金管會暫緩(更別說這些建議相當不合理),讓Apple Pay登台之路困難重重。
而對於銀行而言,Apple Pay綁定既有的信用卡系統,幾乎不更動現有的支付系統,不會對金融業者造成過大衝擊,也能讓發行信用卡業者幾乎零成本跨足行動支付市場;但Apple Pay壯大之後將主宰行動支付,銀行需要付出平台成本才能成為合作對象,而信用卡掌握在Visa、MasterCard兩大國際支付公司手中,國內發卡銀行也只是「當小弟」。
【匯流新聞網】Apple Pay登台困難重重,金融業者又愛又恨?
如今Apple Pay爭議經過種種困難總算落幕,並正式在台上線,引發一陣旋風,兩天內綁卡量突破41.5萬張,不少消費者都抱持著「試試看」的心態嘗試了看似嶄新的支付方式,然而,Apple Pay對台灣的影響真的是「革命性」的嗎?
日前,有台灣學生參加了兩岸文化交流團,表示此趟中國行體驗到中國行動支付的便利性,覺得台灣在這方面「落後了許多」,因而引發網友們正反兩面的討論,有網友指出,中國發展行動支付是「不得不的發展」:包括實體通路不發達以及紙幣汙損、假造嚴重等問題,讓行動支付在中國比起「現金」更具吸引力;而台灣擁有全球數一數二密集的便利超商以及超高覆蓋率ATM,對行動支付並沒有太迫切的需求,兩者在條件相當不同的前提之下,自然會影響行動支付的盛行與否。
Apple Pay與中國行動支付如支付寶、微信支付更是相當不同。Apple Pay是將信用卡片虛擬化之後取代實體卡片;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的角色則更接近於金融支付平台,擁有儲值、帳戶直連、轉帳付款等功能,涵蓋了各種生活服務,是一種新型態的支付模式,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但由於從使用概念、方式、運作模式、使用對象等各個面向都不相同,兩者之間其實不能一概而論。
而Apple Pay的影響或許也未如電視媒體報導中那樣的顛覆日常生活,在Apple Pay尚未真正鋪開前,可說只是換種方式刷卡而已。簡單來說,Apple Pay只是將信用卡「虛擬化」,而能刷Apple Pay的商家,其實就是以往能刷卡的通路,若不能擴大合作通路,讓簽約商家普及街頭巷尾,讓夜市、市場等地都能使用,那麼Apple Pay帶來的實質影響並不會太大。
總而言之,Apple Pay登台有助於刺激台灣行動支付產業發展,而媒體的大篇幅報導也能吸引國人嘗試新的支付方式並多出一種選擇,進而自行去感受何種支付方式更為便利,而本土廠商是否會因此而起又是另一回事了。Apple Pay對於台灣金融科技產業的影響才剛剛展開,日後台灣會否順利進入無現金社會?或者最終仍會像德國一樣忠於現金而不偏好其他支付方式?還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
【INSIDE】中國央行對第三方支付的新規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
【數位時代】專家解答:為什麼支付寶可以來台?Apple Pay卻不能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