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基督教芥菜種會調查分析認養童需要,希望台灣需要幫助的爸爸們安度父親節。芥菜種會指出,身為單親爸爸的徐先生是芥菜種會的認養服務家庭,家中有三名在學子女,過去都是以臨時工作為主,疫情期間工作機會變少,三個孩子都在家學習,徐先生為了要照顧孩子,工作家庭兩邊拉扯。雖然奮發自製泡菜販賣,但收入依然微薄。
自疫情爆發後,徐先生收入減少近3分之2,雖領有教育部發給的紓困補助,但繳完房租後,基本的生活開銷仍是入不敷出,於是向芥菜種會的社區合作教會求助,教會協助申請急難救助金和防疫物資包,及時幫助了徐先生一家。
新冠肺炎(COVID-19)本土疫情延燒兩個月,今(8)日是父親節。疫情封鎖期間的高失業率,收入減少、開銷增加,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孩童就學權益。而家中餐食不夠、小孩沒有人能照顧,無網路、無設備可線上學習等問題,依然在在衝擊一些收入位於中位數以下的台灣父親們。因此,芥菜種會針對該會服務的經濟弱勢兒少與其家庭進行了調查,希望能釐清這一波疫情對他們所造成的影響。
為瞭解疫情對弱勢家庭造成的影響,芥菜種會自5月21日至6月30日,針對長期接受資助的認養家庭進行調查發現,在3182份有效樣本中,疫情期間有46.9%的認養家庭經濟受到影響,家庭收入減少3分之1以上的有29.3%,且17.4%的家庭經濟來源中斷,面臨放無薪假和失業問題。
芥菜種會認養部主任游婷婷表示,不同地區之間,案家與認養童受到疫情影響的狀況雖有差異性存在,但透過數字能了解背後所藏的隱憂。北北基為疫情爆發最嚴峻的地區,經濟影響為最大;南部受助案家的經濟支柱多半從事勞力工作如:臨時工、餐飲業、服務業等現場工作,並無居家工作等其它替代方案,失業數為全台之冠;而中、南部的案家出現家庭缺乏孩童照顧者的最大因素是來自於親情支持力不夠,家中或鄰近親友無法支援照顧孩童,在兼顧家計與兒少照顧的情況下,家長偏向為經濟低頭。
根據衛福部107年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可知,近一年內曾接受民間救助者佔34.10%,其中15.28%為「國內慈善救助機構」提供的社會服務,可見社福機構對於弱勢家庭在急難求助之際,具有相當的重要性。芥菜種會自5月中發起防疫三大計畫「抗疫物資包」、「弱勢家庭抗疫急難救助金」與「停課期間兒童待用餐」,結合全台有共同理念的愛心店家、教會設置近9000間的「社區共好點」提供防疫服務,截至8月5日為止,對無法領取政府防疫紓困金的弱勢者發放急難救助金,共計104人申請。另提供弱勢家庭防疫物資包2249份,以及兒童待用餐1581餐次,三項救助服務仍持續增加中,未曾隨著防疫降級而停止。
芥菜種會疫情期間的三項服務措施,讓少數已成年就學的孩子,免於為家中繁浩食指棄學就業的恐慌。「謝謝你們讓我可以好好去學校實習,不用擔心生活費沒有著落!」今年19歲、在高雄就讀醫專的小雨感念地向社工說。小雨的父母離異,父親為家中主要經濟來源,但疫情期間被迫放無薪假、失去收入,小雨擔心不能去實習,需要打工幫忙家計,所幸在社工協助後,一家獲得抗疫物資包與急難救助金,讓她可以繼續完成學業,與家人一起度過這次難關。
芥菜種會表示,以新冠疫災而言,弱勢家庭可能缺乏防疫物資,孩子線上學習資源也相較不足,更遑論許多靠日薪維生的家庭被減薪甚至失業。因此在疫情期間人際連結互動停擺之時,社會服務不但不能就此打住,更應突破舊有框架做助人工作:「若因疫情導致生計遭受困難,可聯繫芥菜種會提供幫助。」
新聞照來源:基督教芥菜種會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父親節前夕關係回溫 柯文哲提袋拖菜籃車 陪陳佩琪環南市場買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