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國人生活習慣忙碌,離不開高鹽高油高熱量的外食,也常加班到半夜,更免不了美味的宵夜,但這種生活習慣,無疑成為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因此,跨黨派立委蔡壁如、陳椒華、蔣萬安、吳玉琴、黃秀芳等,與學者專家今(19)日共同呼籲,保障飲食健康不能再等,應立法促進國人營養及健康飲食。
我國民間團體倡議《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立法已經超過三十年,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卻沒有進度,所以期盼行政院能列為優先法案,儘速將政院版送到立法院審議,來保障國人健康。
立委們與長期倡議《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立法的專家學者,今日在立院舉辦記者會,探討健康飲食對國人的影響;為了讓國人吃得健康又營養,除了立法,政府與國健署更應該帶頭把關,將食安的問題更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讓民眾的日常飲食不僅安全無虞,更能營養均衡並達到身強體壯的目標。
吳玉琴表示,營養及健康飲食是不分年齡層都非常重要的議題,她過去長年從事老人服務工作,了解實務上許多長輩會因為營養缺乏、營養不均衡而衍生各種健康問題,很需要進一步的宣導和協助。她說,此法案的倡議已歷經數十年,「國人的營養和健康飲食」議題,在社會的進步下更是到了應該要有法律的訂定,凸顯政策明確性的時候。
蔡壁如則指出,現在的健保總額大約每年成長5%,去年已達7,526億元,65歲以上佔健保支出比例逐年增加,醫療費用占率從99年的34.4%到現在的38.75%,慢性病醫療費用占率從39.9%攀升到47.9%,很多都是營養不均衡引起慢性病而造成健保沉重的負擔。
她強調,前年台灣國人10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有關,肥胖者相較於體重健康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超過7倍;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水果及蔬菜攝取不足,估計造成全球約14%胃腸道癌症死亡,11%缺血性心臟病死亡及9%中風死亡,另外世界衛生組織及糧農組織的報告建議每天最少攝取400公克的蔬菜及水果,可以預防如心臟病、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病。蔡壁如說,除了《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立法,也要同時推動《食農教育法》,以及《食品衛生管理法》和《學校衛生法》的修法。
黃秀芳認為,協助提升國民健康飲食的觀念,均衡攝取各類有益健康之飲食,控制國人肥胖落實疾病預防工作,可降低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她也會努力確保飲食與營養資訊的透明化,來做到監督政府,確保國人營養及健康飲食的基本責任。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分享他的研究結果:飲食健康分數高者,追蹤16年後其累積死亡率約6%,顯著低於分數差的人約25%。她說:「我們估計若是台灣約1500萬的20-64歲成人都攝取這種飲食,16年為期,可以減少140萬死亡人數。」她指出,飲食健康分數高者每年平均健保花費較飲食分數差的少了約8400台幣,較平均花費少了約4500台幣,這數據可換算為20-64歲人口705億的節約。
財團法人台灣營養基金會創辦人,台大生化科技學系名譽教授 黃青真說明,飲食健康為「國力」之本,慢性疾病佔國人10大死因的大部分,也是健保資源消耗的最大宗;多數慢性疾病與日常飲食相關,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黃青真表示:「試想,對社會貢獻如日中天的「中壯年」中堅份子,診斷出這些慢性疾病,不但對個人的影響巨大,也是整個國家社會的損失。飲食健康對國家整體發展的重要性,不言可與喻。」
新聞照來源:蔡壁如國會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東區地下街冷清 游淑慧怪罪柯文哲 北市府:店舖契約到期改裝中
【有影】愚人節提前!彭P告總統府發言人 承辦法官突遭陣前換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