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台北報導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在2005年2月16日起生效,至今已15週年。這項為落實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所設補充條款,要求各國將溫室氣體含量減低至1990年平均水準再減少5.2%,不過此項國際協定,至今仍有待各大國的攜手合作才能真正實踐。
由於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造成海水升溫,導致全球氣候變遷,已成為世界各國須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為遏止溫室效應造成不可逆的後果,聯合國於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地球高峰會議」,由150餘國領袖共同簽署,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然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簽訂之後,各國並無意認真落實,具影響力的環保團體於是有了「需要制訂一個具國際法約束力議定書」的共識,遂於1997年12月日本京都召開會議,規劃各國應將溫室氣體排放降低至1990年平均水準再減少5.2%。
雖然理想十分崇高,《京都議定書》也在第55國俄羅斯總統普京於2004年12月4日簽署該協議,90天後的2005年2月16日起生效,不過各大國對此協定態度曖昧,尤其身為參與國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美國,世界4%的人口卻排放全世界近 25%二氧化碳,不簽署這項條約,但也不退出。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