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特稿
日前台北三重一家口罩工廠開辦「夜間門市」,以一片五元代價販賣口罩,吸引不少人大排長龍,貼上網後獲得不少好評,在一片口罩奇缺的市況下被民眾稱之為「佛心」,不料隔天隨即遭檢警到場搜索,這項發展讓許多人不以為然,認為這間工廠太過無辜。
誠然,政府規定2月6日起實名制販賣口罩,配送到各大藥局以健保卡憑證一人每週限買兩片,以控制市場流通數量,讓排隊買口罩幾成全民運動,但不能忽略此舉確有相當成效;然而坊間工廠販賣也不致違法,工廠未被政府「徵購」(並非無價「徵收」),何以只准政府販賣而不許民間自己製造、銷售?
關鍵就出在原本經濟部的「徵購」措施,1月30日蘇貞昌內閣對外宣稱每日徵購400萬片,理論上已經包括了台灣口罩工廠的全部產能,然而經濟部並非全數工廠都予以徵購,當初制定此辦法時,就考量到物流能量,只將日產五千片以上的大工廠納為徵購,五千片以下中小型工廠則未列入名單,構成了「認知落差」。
當時經部向政院提報計劃時,就已經知道口罩廠商有「漏網之魚」,並未一網打盡,但對外說法並未討論到這群漏網之魚要如何處理,這些廠商總不能從此喝西北風,工廠開工繼續製造口罩,除了透過非官方管道販賣,私下開門販售也並不違法,何況民眾確實有此需求,又何錯之有?
壞就壞在這個「認知落差」,民眾以為全數徵用,私下流通就大有問題,於是向警方檢舉,檢警或一時不查,在這股社會氛圍中也不敢大意,便以「查察是否有哄抬物價」的理由前往搜索,才會釀成這次風波。
經濟部今(14)日亡羊補牢,將剩餘20多家所有口罩產能全數徵購,杜絕眾悠悠之口,將當時沒講清楚的誤解一次補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被公告為「防疫物資」,全數徵購的口罩,只有「醫療」口罩,其他如運動用口罩、工業用口罩等仍非公告防疫物資,雖然在防疫效果上有不小落差,但一般民眾分不清楚,會衍生不小誤會,官方在努力補足醫療口罩生產的同時,也應留意宣導,以免又衍生其他誤會,徒增官民困擾。
照片來源: 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