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威/電商專家
自媒體的流量變現並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但值得我們再深探。對於產品來說,實現商業模式的循環以及盈利是支撐產品繼續發展的關鍵步驟。而對於自媒體營運者而言,廣告變現時常為實踐產品收入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對於大部分的品牌電商與網路企業而言,廣告變現成為重要的關鍵。因為在廣告實踐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包含:廣告的展示不夠、該展示的廣告沒有完整呈現品牌意涵,又或者廣告的選擇不合適、導致使用者負評連連等,都會影響廣告變現效率的因素。
事實上,當端看客戶買單並不能絕對代表廣告操作的成功與否,而是我們該秉持兩個要點:第一個是提升自媒體的變現效率,由於平臺是存在流量供給方和流量的採購方,如果企業的採購單價預算過低,流量供給方就會選擇其他平臺或是企業主,流量供給方幾乎都會選擇變現效率高的平臺。
再加上,商業流量不在乎數量而在乎質量,對於自媒體營運而言,因為少了企業所擁有的強大的技術和演算法,較難在第一時刻先抓準用戶偏好,進行分眾的精準推播,因此,其二是提高自身的信用是另一個解套的方式,自媒體更需要建立真實感和認同感,提高信任度,從而提升廣告流量的轉化效果。
不只廣告展現,自媒體的信任建立也影響消費者決策
除此之外,這裡舉電商經營作為實例,為什麼真實感、認同感是自媒體戶最需要先進攻的部分?首先。我們需要思考整個操作的流程,從自媒體內容先從平台上被點擊後,直接會在平台上產生收入,最後才進行結算:接著,這時平台就會提供自媒體戶偏好的產品導流進行變現,接著廣告主就會和自媒體戶共同進行品牌推廣或其他方式的合作,等到社群達到一定粉絲數量,最後很可能會直接以社群方式引入電商平台進行變現。因此,市場上大多的電商平臺,除了大多以平台上安插廣告的方式呈現消費者外,真實買家的收到商品的開箱照回傳到社群上,更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關鍵。
自媒體與內容類型電商的變現方式
我們都知道行銷三步驟,引起好奇、勾起改變、觸動選擇,來分析內容類電商流量變現的運作邏輯。並通過相關的競品分析,對比各自媒體與內容類電商流量變現方式的優劣處,來吸引潛在消費者進行購買轉換增加提袋率。
- 引起好奇:引起潛在消費者的注意與興趣。
- 勾起改變:讓潛在消費者覺得需要購買這個產品。
- 觸動選擇:讓潛在消費者在當下做出選擇,進行轉單增加提袋率。
引發好奇的與改變到消費者選擇的環節非常重要,在流量變現的過程中在引起好奇階段,潛在消費者還屬於“閒逛”的狀態,這種狀態屬於弱驅動,如果在此時直接引入商品訊息與價格等強理性的驅動因素,這就有可能嚇跑用戶,無法達到轉換。
而流量變現中“勾起改變”這個環節,就是對用戶心理進行改變,用有趣而值得信賴的內容,讓第三方來介紹與述說商品。利用商品的特性勾起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台灣普遍的電商內容搭建方式,往往只是在流量端和商品端優化,這樣非常難勾起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所以很難勾起轉換。
在引發好奇的階段應該收集更多潛在消費者的關注度、增加到站訪客的時間長度,同時推播少量商品訊息,透過少量的商品訊息勾起改變的慾望,嘗試轉移費者停留在改變層。再利用更精細化的商品訊息與介紹推薦產品,同時嘗試有商品連結的推送,嘗試引導進入觸動選擇,抓住潛在消費者。
所以三大步驟的流量變現環節,我猜大家都一定看過,這三大步驟參考邏輯如下:
- 引起好奇:明星或KOL帶貨、流量對接、影片與直播、各式引流
- 勾起改變:猜你喜歡、商品評分、開箱分享、商品用戶評論
- 觸動選擇:折扣優惠、限時特賣、團購、雙11活動
專精並深耕領域,自媒體與內容佈建更全面
所以我們看得出來,那些從底層向上崛起和那些從基礎做起的自媒體營運者,有別於一開始由技術層面切入(例如:構建一個完整的網站或討論平台),反而是該專注於提供優質的內容,作為搶下讓用戶產生認同感和親近感的利器。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們夠專注,才能在特定領域中保持一定的權威與聲量,比較不會有跨足多市場、只知道皮毛、不夠專精的情形發生—畢竟人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涉足。因此,這也再次驗證了垂直領域的深耕,需要建立於自媒體者在領域中有一定深度的鑽研,才會有優質內容持續輸出並有能力足以自帶粉絲流量,才能圈粉。
新聞照來源:Financial Time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林克威專欄】直播帶貨新潮流 直播除了導流銷售商品以外 也能帶入知識?
【林克威專欄】全球Podcast崛起 行銷也可以有聲 用Podcast打造你的另類行銷模式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