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李盛雯/台北報導
區塊鏈是一本數位分散式記帳本,依照系統設計,每10分鐘就會生成一個數據區塊做紀錄,一但獲得這個區塊的記帳權,就要負責將全世界這10分鐘內的交易紀錄記下來,比特幣就是完成這項工作的工資。
因此,搶到記帳權才能獲得比特幣,「挖礦」就是爭奪記帳權的過程。區塊鏈專家、德明科技大學教授盧瑞山表示,只要有心都能加入挖礦行列,不管資本有多少,依照個人能力投入,目前都是採聯合挖礦模式,必須先加入一個礦池,聯合裡頭所有人的運算能力挖礦,最後依照每個人的貢獻多寡分配挖礦所得。
由於區塊鏈的獎勵設計是每產出21萬個區塊,每個資料塊的比特幣發行量就要從50個減半,目前為止已經發生過2次減半,因此目前每個資料塊的新發行比特幣是12.5個,加上專業礦機的投入,讓一般人很難再透過家用電腦或筆電進行挖礦。
《匯流新聞網CNEWS》與盧瑞山合作,透過不同小單元解釋區塊鏈原理、如何運作以及是否合法等議題,輕鬆長知識變專家。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CNEWS區塊鏈小教室8-6】什麼是ICO?
【CNEWS區塊鏈小教室8-7】比特幣合法嗎?
新聞照來源:網路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