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書房】破解睡眠十大迷思!跟著名醫這樣做 從此擺脫睡眠困擾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匯流書房】破解睡眠十大迷思!跟著名醫這樣做 從此擺脫睡眠困擾 
  • 字級
【匯流書房】破解睡眠十大迷思!跟著名醫這樣做 從此擺脫睡眠困擾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睡眠佔了人生至少1/3的時間,睡得好讓人充滿精力,睡不好則是一整天都會注意力無法集中、腦袋昏昏沈沈,不少人擁有睡眠困擾,包括睡不著、淺眠、打呼等問題都會影響夜間休息品質。睡眠名醫江秉穎認為,坊間許多迷思都需要打破,建立正確觀念,才能真正破解睡眠障礙。

現任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ISSTA)德國總會暨台灣分會理事長江秉穎表示,要獲得好的睡眠品質,應盡量掌握睡前和入睡後不一樣的聲音狀況,睡前越單調的聲音越好,入睡後則要避免噪音干擾。

「但是睡眠中如果完全沒有背景噪音也是不行的」,江秉穎指出,睡眠不好跟腦神經衰弱有關,大部分聽覺不好的老人多少都會伴隨耳鳴,耳鳴和聽力不好是同一條神經的問題,即第八對腦神經所產生的困擾。大部分老人耳鳴及聽力不好會同時出現,只是程度不同,外面的聲音聽力不好、裡面的聲音會變很大聲。

研究發現,「白噪音」有助於睡眠品質。白噪音是睡眠環境中的一段背景聲音頻率,在可聽範圍(0~20KHZ)低分貝的規律呈現,類似收音機空白頻道的沙沙雜訊聲、流水聲,或是收音機、電風扇、冷氣空調、吹風機等等所製造出的聲音也有類似作用。

大腦在接收白噪音的時候會予以忽略過去,反而是在太安靜無聲的睡眠環境中,一旦出現雨聲等輕微聲響,睡眠者聽覺會變得十分敏銳,因而發生睡眠障礙。部分醫療院所於是利用「白噪音」來改善病患睡眠品質。

對於常見的睡眠障礙迷思,像是「能夠睡得著,就是睡得好?」江秉穎表示, 睡著後的睡眠品質一般人不一定會知道,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出版的國際睡眠障礙分類標準(ICSD),將睡眠障礙分成八十三種,只有一種睡不著是自己知道的,其他八十二種都是睡著之後才會發生。

「因此,睡得著不表示睡得好,睡著之後,還有八十餘種疾病有可能發生,必須要確認沒有睡眠相關疾病,才是真的睡得好。」

另外,一定要每晚睡滿八小時才算正常?其實睡眠需求量跟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所共同呈現,江秉穎認為解決睡眠障礙不能只靠安眠藥物,最好經過完整的評估和檢查,才能得到精確的診斷和治療。

更多相關內容,請參閱時報出版「自己的睡眠自己救:運用醫療新科技,擺脫睡眠困擾」。

新聞照來源:翻攝自網路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